Newtalk新聞網的負面新聞刪除方法

Newtalk新聞網的負面新聞刪除方法

針對「Newtalk新聞網的負面新聞刪除方法」的說明:
Newtalk新聞網負面新聞刪除方法:完整指南(含聯絡方式、請求範本、成功案例)
在資訊傳播迅速的時代,網路新聞報導的影響力深遠。若您發現Newtalk新聞網上刊登了與您相關、且您認為是錯誤、不實、過時或對您造成不當損害的報導(即所謂的「負面新聞」),尋求刪除或修正可能是必要的行動。以下提供詳細的處理方法與步驟:
一、 核心原則與認知
- 新聞自由與公共利益: 台灣的新聞媒體享有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媒體基於公共利益報導的新聞,若內容屬實且有合理依據,要求「刪除」通常非常困難。刪除請求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報導是否確實存在錯誤、不實、侵害隱私或已喪失時效性且持續造成不合理損害。
- 刪除 vs. 澄清/修正: 與其執著於「完全刪除」,尋求刊登「澄清啟事」、「更正」或「補充說明」往往是更可行且有效的目標。這能平衡您的權益與新聞自由。
- 法律依據: 主要法律依據可能包括:
- 《民法》:名譽權、隱私權侵害的損害賠償及回復名譽(如登報道歉)。
- 《個人資料保護法》:若報導涉及不當蒐集、處理或利用您的個人資料,且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例如過度揭露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生活細節)。
- 《刑法》誹謗罪:但需符合「意圖散布於眾」、「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且能證明其為不實」等嚴格要件,且屬告訴乃論。此途徑通常複雜且耗時。
- 現實挑戰: 媒體基於維護報導紀錄完整性、避免被質疑屈服於壓力等因素,對於刪除已刊出新聞通常採取非常審慎甚至抗拒的態度。成功「完全刪除」新聞的難度極高,除非能明確證明報導從根本上違法(如嚴重不實、惡意捏造)或涉及重大個資侵害。
二、 具體聯絡方式與管道
處理這類問題,直接與 Newtalk新聞網聯繫是最首要且關鍵的步驟。
- Newtalk 官方聯絡管道:
- 「聯絡我們」網頁: 這是最推薦的首選管道。通常位於網站底部。仔細填寫表單,清楚說明事由、爭議報導的連結、您的訴求(刪除/修正/澄清)及聯絡方式。
- 客服/讀者服務信箱: 查找網站上的客服信箱(如
[email protected]
或[email protected]
,請以官網公布為準),發送正式郵件。 - 客服電話: 官網通常會提供聯絡電話。直接致電可更快確認接收窗口,但複雜訴求仍需後續書面文件佐證。電話請注意禮貌並清晰表達重點。
- 郵寄地址: 若需寄送正式存證信函或法律文件,需使用此方式。地址請查詢 Newtalk 官網「關於我們」或版權頁資訊(例如:台北市中正區某路某號)。
- 撰寫正式請求文件:
- 無論透過哪種管道,準備一份清晰、具體、有理有據的書面請求(郵件或信函)至關重要。這份文件是您立場的正式紀錄。
三、 請求刪除/修正範本(請務必根據自身情況修改)
主旨:請求修正/刪除貴網站不實/侵害權益之報導 – [您的姓名/公司名稱] – [報導標題] – [報導日期或連結]
Newtalk新聞網 編輯部/讀者服務部 敬啟者:
本人(或本公司)為貴網站於 [報導日期] 刊登,標題為「[完整報導標題]」之新聞報導(原文連結:[完整新聞網址連結])中提及之當事人 [您的姓名/公司名稱]。
經查閱該篇報導,發現其中 [具體、明確指出錯誤或不當之處,例如:某段敘述與事實不符、某項指控未經查證、某張圖片誤用、涉及與公共利益無關之個人隱私細節揭露等]。相關內容已對本人(或本公司)之 [具體說明造成的損害,如:名譽、商譽、隱私、工作機會等] 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為維護新聞報導之正確性與公正性,並保障當事人之合法權益,本人(或本公司)基於以下理由 [擇一或多項說明]:
- 報導內容有事實性錯誤(可簡述正確事實為何)。
- 報導內容涉及對本人(或本公司)不實指控或誹謗。
- 報導過度揭露與公共利益無關之個人隱私資料,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規定。
- 報導所涉事件已獲司法判決確定無罪/不起訴/勝訴(若有,請附上相關文件)。
- 報導所依據之資訊來源明顯錯誤或已遭推翻。
- (其他具體理由)…
因此,鄭重要求貴媒體:
- 選項一(較可行):立即於該篇報導顯著位置刊登「澄清啟事」或「更正聲明」,明確指出原報導之錯誤或不當之處,並說明正確事實。澄清內容應與原報導具同等傳播效果(例如:置頂於原文、相同版面刊登)。
- 選項二(難度高):立即將該篇報導自貴網站資料庫中「完全刪除」。(僅在能強力證明報導從根本上違法或嚴重侵害權益時提出)。
- 選項三(折衷):對該篇報導進行「顯著修正」,刪除錯誤或不當段落,並於文末或適當位置加註說明已進行修正及修正原因。
隨信檢附相關佐證資料:(若有,務必提供)
- [例如:證明事實錯誤的文件、法院判決書、不起訴處分書、權威機構證明、正確資訊來源等](請列舉具體文件名稱)。
懇請 貴本於新聞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審慎處理此一請求。盼能於 [提出合理期限,例如:收信後7個工作日內] 獲得貴單位的具體回應與處理方案。若未能獲得妥善處理,為維護自身權益,本人(或本公司)將不得不考慮採取進一步之法律行動,特此聲明。
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感謝您撥冗處理。
此致
Newtalk新聞網
請求人: [您的姓名/公司名稱]
聯絡電話: [您的電話]
聯絡信箱: [您的有效Email]
日期: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附件清單)
四、 提升成功機率的關鍵要素
- 證據充分且具體: 空口指責無效。必須明確指出報導哪裡有問題,並提供強而有力、可驗證的證據(如官方文件、判決書、原始正確資料、錄音錄影等)。
- 符合法理與倫理: 訴求要基於法律規定(如個資法、名譽權侵害)或新聞專業倫理(報導錯誤應更正)。
- 理性溝通,避免情緒化: 保持冷靜、專業、有禮的態度。威脅恐嚇通常適得其反,會讓媒體更謹慎甚至拒絕溝通。
- 明確可行的訴求: 與其堅持難以達成的「完全刪除」,提出「刊登具同等效力的澄清啟事」或「修正內文並加註說明」是更務實且可能被接受的選項。
- 持續追蹤: 發出請求後,若在合理期限內未獲回應,可透過電話或郵件禮貌性追蹤詢問進度。
五、成功案例參考
- 情境一:事實性錯誤
報導誤將A公司的產品問題寫成B公司。B公司負責人立即蒐集公司登記證明、產品型錄等證據,透過正式郵件聯繫Newtalk編輯部,明確指出錯誤段落並提供正確資訊。Newtalk編輯查證後確認錯誤,於原文中顯著位置加註更正啟事,並修正內文錯誤處。 - 情境二:過時報導持續造成困擾(搭配法律行動)
某人多年前涉及一樁已獲「不起訴處分」的社會事件,舊報導仍可被搜尋到,影響其求職。該當事人委任律師,提供不起訴處分書,發函(或存證信函)給Newtalk,主張報導雖屬實但事件已終結且司法還其清白,持續留存報導已無公共利益且侵害其名譽與工作權。經溝通,Newtalk雖未刪除舊聞,但同意在原文文末加註「本案當事人經檢察官偵查後,已獲不起訴處分確定」之說明。 - 情境三:侵害隱私(個資法適用)
報導某社會案件時,過度詳細描述非公眾人物且與案情核心無關的當事人家庭背景、住居所細節、未成年子女資訊等。當事人依據《個資法》第11條規定,書面請求Newtalk刪除這些逾越報導必要範圍的個資。Newtalk審視後,將涉及過度揭露的隱私段落進行刪除或模糊化處理(例如:將詳細地址改為區域,刪除未成年子女姓名等)。 - 情境四:嚴重不實指控(需極強證據)
報導指稱某人士涉及某弊案並收受賄賂,但該人士能提供確鑿的不在場證明、資金往來清白紀錄,甚至關鍵指控者的撤回聲明或司法機關證明其清白的初步文件。經由律師提出嚴正抗議並威脅提告,Newtalk在內部重審查證流程後,確認原始訊息來源有嚴重瑕疵,最終決定將該報導下架刪除(此類案例較罕見)。
六、 若Newtalk拒絕配合,後續行動
- 存證信函: 透過郵局寄發存證信函給Newtalk新聞網,正式記錄您的訴求、理由與證據,並設定回覆期限。這具有法律上的預警效果。
- 向主管機關申訴: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主要監理廣電媒體,對網路新聞內容直接處分權限有限,但可檢舉其違反相關法規或倫理規範。
- 地方縣市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法務局): 若涉及消費爭議或可適用消保法(例如:付費內容有誤)。
- 個人資料保護主管機關: 若主要爭議在於違反《個資法》,可向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提出申訴。
- 法律訴訟:
- 民事訴訟: 請求法院判令Newtalk「刪除」報導、刊登「道歉啟事」或「澄清聲明」,以及「損害賠償」。這是尋求救濟的最終手段。
- 刑事告訴: 若認為構成誹謗罪,可提出刑事告訴(需注意告訴乃論之六個月期限)。但刑事定罪門檻高,主要目標常是透過訴訟壓力促使和解或更正。
- 尋求其他媒體平衡報導(謹慎): 在證據充分且Newtalk明顯有錯卻不更正的情況下,可考慮向其他公正媒體投訴,尋求平衡報導的機會。但此舉有風險,需評估是否會引發更多關注。
七、 重要建議
- 蒐證先行: 在採取任何行動前,務必先將爭議報導的完整網頁(包含網址、日期)完整截圖、錄影存證,並保存好所有相關證據。
- 諮詢專業律師:這是最強烈的建議。 網路名譽權、隱私權、個資法等案件涉及專業法律知識與策略。律師能根據您的具體案情:
- 評估法律上的勝算與最佳策略(刪除?澄清?賠償?)。
- 協助撰寫更具法律效力的請求函或存證信函。
- 代理您與媒體協商或進行訴訟。
- 避免您在過程中做出不利於己的言行。
- 管理網路足跡: 即使無法刪除源頭新聞,也可透過提升正面資訊的SEO(搜尋引擎優化)、在個人/公司官方平台發布聲明等方式,降低負面新聞的搜尋可見度。
總結
要求 Newtalk新聞網 刪除負面新聞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完全刪除的難度極高。成功關鍵在於:
- 證明報導確實存在錯誤、不實、嚴重侵害隱私或個資,或已過時且持續造成顯著不合理損害。
- 提供無可辯駁的具體證據。
- 透過官方管道(尤其是書面請求)進行理性、專業且堅定的溝通。
- 設定務實目標(澄清、修正往往比刪除可行)。
- 必要時,果斷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評估並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請務必保持耐心,並以合法、理性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