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sQ 判決書遮隱、隱匿姓名或刪除方法

LawsQ 判決書遮隱、隱匿姓名或刪除方法

關於 LawsQ www.lawsq.com 網站所提供「判決書遮隱、隱匿或刪除方法」的完整說明:
LawsQ 判決書遮隱、隱匿或刪除服務指南
在台灣,法院判決書依法需公開以促進司法透明。然而,公開的判決書中若包含個人敏感資訊(如身分證字號、詳細地址、電話號碼、金融帳戶、健康資訊等),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困擾甚至危害。LawsQ 宣稱提供專業服務,協助當事人向法院申請「遮蔽」或「刪除」公開判決書中的特定個人資料。以下是關於此服務的完整說明:
一、 法律依據與實務做法(關鍵概念)
- 公開是原則: 根據《法院組織法》及相關規定,除依法不得公開(如少年事件、家事調解等)或法院裁定不公開者外,判決書原則上應公開。
- 隱私需保護: 《個人資料保護法》保障個人隱私權。司法院建置的「裁判書查詢系統」有其內建的自動遮蔽規則(如身分證字號部分遮蓋、地址只顯示到區等),但實務上常發生遮蔽不完全、遺漏或舊判決未遮蔽的情況。
- 「遮蔽」而非「刪除」主文: 這是最重要的觀念。LawsQ 或其他合法管道提供的服務,核心是向法院申請「遮蔽(隱匿)」判決書中不必要公開的個人敏感資訊,並非將整份判決書從公開系統中「完全刪除」或「隱匿案件的存在」。法院審核後,會將獲准遮蔽的資訊以「○○○」或「XX」等方式替代。
- 申請主體: 通常限於判決書中記載的當事人、關係人(如被害人、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二、 LawsQ 宣稱的服務流程(常見步驟)
根據 LawsQ 網站資訊,其服務流程通常包含以下步驟(請注意:實際操作應以法院規定為準,委託代辦需謹慎評估):
- 初步諮詢:
- 當事人透過網站表單、電話或 Line 聯繫 LawsQ。
- 提供判決書字號、案號或當事人姓名等基本資訊供查詢。
- LawsQ 顧問初步評估案件類型、公開狀態、遮蔽可能性及所需文件。
- 簽約與文件準備:
- 雙方確認服務內容、費用後簽訂委任契約。
- 當事人需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判決書影本(如可取得)、欲遮蔽資訊的具體說明等。
- LawsQ 協助撰寫或指導當事人撰寫正式的「聲請狀」。
- 向法院提出聲請:
- LawsQ 代為或指導當事人向作出該判決的原審法院遞交「聲請狀」,請求遮蔽判決書中的特定個人資料。
- 聲請狀需明確說明請求遮蔽的具體資訊(如:身分證字號、完整地址、電話號碼、出生年月日、銀行帳號等)及法律依據(主要為《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1條第3項「特定目的消失」或「期限屆滿」等)。
- 法院審理:
- 法院收件後進行審查,可能會要求補件或通知陳述意見。
- 法院會衡量「公眾知情權/司法公開」與「個人隱私權」之間的平衡,判斷所聲請遮蔽的資訊是否:
- 屬敏感個人資料。
- 其公開是否已超出達成司法公開目的之必要範圍。
- 是否有持續公開的必要性。
- 結果通知:
- 法院會以裁定書通知聲請結果:
- 核准: 裁定准予遮蔽特定資訊。法院會將裁定結果送交司法院資訊處,由資訊處執行系統上的遮蔽作業。此過程需要時間(數週至數月不等),並非即時生效。
- 駁回: 裁定不准許,並說明理由。
- 法院會以裁定書通知聲請結果:
- 後續確認與結案:
- LawsQ 收到結果後通知當事人。
- 若核准,LawsQ 會(或指導當事人)在法院公布裁定的合理時間後,上「司法院裁判書查詢系統」確認遮蔽是否已完成。
- 服務完成結案。
三、 成功案例(LawsQ 網站宣稱類型)
LawsQ 網站通常會展示其成功協助的案例類型,用以說明其服務效果(請注意:個案結果不代表通案保證):
- 遮蔽不完全的修正: 成功協助當事人申請遮蔽系統內建規則未處理好的資訊,例如:
- 地址僅遮蔽了里卻暴露詳細巷弄門牌。
- 身分證字號或出生年月日仍有部分外露。
- 金融帳戶號碼未完全遮蔽。
- 舊判決的追加遮蔽: 成功協助當事人申請對早期(在自動遮蔽規則完善前)已上網且未妥善遮蔽個人資料的判決書進行補遮蔽。
- 特定敏感資訊的移除: 成功協助被害人、證人或有特殊情形的當事人,申請遮蔽如性侵害案件細節、身心健康狀況、未成年子女姓名、特殊職業或職稱等可能導致間接識別或造成二次傷害的資訊。
- 大量曝光的處理: 協助因判決書個人資料外洩,導致被騷擾或詐騙風險升高的當事人,加速或更全面地申請遮蔽。
重要提醒: 這些案例旨在說明服務「類型」和「可能性」,每個案件結果仍取決於法院的具體審酌。LawsQ 的角色在於提供專業的評估、文件準備和程序協助。
四、 聯絡 LawsQ
- 官方網站:
https://www.lawsq.com/
(網站上通常有最詳細的服務說明和聯絡方式) - 聯絡電話: 網站上應會提供客服專線(例:0909-xxx-xxx 等形式)。
- Line 聯絡: 網站上通常會提供 Line 官方帳號連結或 QR Code 供掃描諮詢。
- 線上表單: 網站上可能設有「聯絡我們」或「免費諮詢」表單,填寫基本資訊後由專人聯繫。
- 電子郵件: 部分網站也會提供客服信箱。
五、 關鍵注意事項與風險提示
- 「遮蔽」非「刪除」: 請再次確認並理解,合法服務是將判決書中的特定敏感個資「隱匿」,不是將整份判決書從公開系統「刪除」或讓案件記錄消失。主文、案由、判決結果等依法應公開的部分通常無法移除。
- 法院裁量權: 是否准予遮蔽、遮蔽哪些資訊,最終決定權在法院。LawsQ 或其他代辦機構無法保證 100% 成功。聲請被駁回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 費用考量: LawsQ 提供的是付費代辦服務。費用結構(如諮詢費、委任費、代書費等)應在簽約前明確了解並確認。
- 自行申請可能性: 當事人完全可以自行研究撰寫聲請狀並向法院遞交,無需委託代辦。委託代辦的價值在於其專業經驗、文件準備效率和程序熟悉度。若預算有限或案情單純,可考慮自行研究或諮詢法律扶助基金會。
- 選擇代辦的風險:
- 信譽風險: 選擇任何代辦機構前,務必多方查證其信譽、評價。
- 過度承諾風險: 警惕任何聲稱能「完全刪除判決書」或「保證成功」的宣傳,這可能不實或涉及非法手段。
- 個資風險: 委託時需提供大量個人資料及判決書,務必確認該機構的資安措施與個資保護政策。
- 非法手段警示: 任何宣稱能透過駭客、關說、賄賂等非法方式刪除判決書的服務,極可能是詐騙,且當事人可能觸犯法律,切勿嘗試。
- 效果時效: 即使法院核准遮蔽,系統更新也需要時間。遮蔽效果通常僅及於「司法院裁判書查詢系統」。其他第三方網站(如新聞媒體、論壇、商業資料庫)若已轉載判決書內容,需另行處理(如發函要求下架),難度更高。
結論:
LawsQ 提供的服務,是基於《個人資料保護法》協助當事人向法院合法聲請「遮蔽」公開判決書中「不必要且過度揭露」的個人敏感資訊。這是一項有需求且合法的服務,但其核心是「資訊隱匿」而非「判決書刪除」,且成敗關鍵在於法院的審核裁量。委託前務必充分了解服務本質、流程、費用與風險,並審慎評估代辦機構的信譽。若有疑慮,自行研究或尋求正式律師諮詢亦是可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