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的客戶帶來收入1,369,182,200 美元

Blog

維基百科怎麼寫?5分鐘掌握基礎編輯技巧

WebRto article cover How to write a Wikipedia entry-04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怎麼寫?5分鐘掌握基礎編輯技巧

維基百科怎麼寫?5分鐘掌握基礎編輯技巧與完整心法

當您在搜尋引擎中鍵入一個疑問時,十有八九會看到維基百科的條目出現在最頂端。它已然成為全球人類知識的基石。但您可曾想過,這浩瀚如海的知識庫,並非由任何專家或權威機構獨力完成,而是由無數像您我一樣的普通人,一磚一瓦共同構築的?編輯維基百科,不是一項特權,而是一種人人都可參與的公民行動。現在,請您放下對技術的恐懼與對權威的敬畏,我們將以最詳盡的說明,帶領您深入這個協作知識的迷人世界。這不僅是一份操作手冊,更是一份關於如何與全球社群溝通、協作的文化指南。

首先,我們必須徹底理解維基百科的靈魂:五大支柱

在您動手編輯任何一個字之前,請務必將這五大支柱內化為您的編輯準則。它們是維基百科一切規則的根源,是所有爭議的仲裁依據,也是您未來在編輯戰中能夠站穩腳跟的基石。

第一支柱:維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書。 這聽起來像是廢話,但卻是最多初學者犯錯的地方。它意味著:

  • 它不是個人部落格:您不能為自己、您的公司、您朋友的樂隊創建宣傳條目。
  • 它不是發表原創研究的平台:您個人的新理論、未經發表的研究成果、獨家爆料,在找到可靠、公開的第三方來源證實之前,絕不能寫入維基百科。
  • 它不是新聞報導:雖然它會收錄新聞事件,但其定位是經事件沉澱後,整合多方報導的摘要性記錄,而非追求時效性的快訊。
  • 它不是言論廣場或宣傳手冊:條目內容必須保持中立,不能帶有個人情緒、政治立場或商業廣告色彩。

第二支柱:維基百科採用中立觀點(NPOV)。 這是維基百科最艱難也最核心的原則。中立觀點不代表「沒有觀點」或「虛假平衡」,而是:

  • 準確地呈現與議題相關的所有重要觀點:對於一個有爭議的議題(例如全球氣候變遷),您需要同時陳述科學界的共識與懷疑論者的意見,並按照其學術權重與證據強度來分配篇幅。
  • 只陳述事實,而非斷言:與其寫「這是一項糟糕的政策」,不如寫「這項政策被批評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並附上批評來源。
  • 語言上避免價值判斷:使用中立、客觀的詞彙。

第三支柱:維基百科是內容開放的。 這代表:

  • 任何人都可以編輯:這是一把雙面刃,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活力,也帶來了破壞與爭議。
  • 您的編輯會永久保存並被記錄:每一次修改都會留在頁面的「歷史」記錄中,供所有人檢視。
  • 文本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授權:您貢獻的內容,原則上可以被任何人複製、修改,只要標明出處並以相同方式分享。

第四支柱:維基百科有一套編輯守則。 「待人友善」是最高原則。當您與其他編輯者意見不合時:

  • 假定善意:相信其他人的編輯是出於改善條目的好意,而非惡意破壞。
  • 保持冷靜與文明:嚴禁人身攻擊、侮辱或騷擾。
  • 勇敢但不忘禮貌:不要因為害怕衝突而不敢修改,但修改時務必在編輯摘要中禮貌地說明理由。
  • 建立共識:維基百科的決策不是靠投票,而是透過討論,尋求最多人支持的方案。

第五支柱:維基百科不墨守成規。 規則是用來服務於編寫百科全書這個核心目標的,而不是阻礙它。當規則之間發生衝突時,請回歸常識與五大支柱的精神來判斷。

五分鐘快速上手:您的第一次編輯實戰

現在,我們來進行一次最快速、最無痛的實戰演練。假設我們發現「台灣黑熊」這個條目中,有一段關於分佈地的描述不夠精確。

  1. 註冊帳號:雖然您可以匿名編輯,但強烈建議您花一分鐘註冊一個專屬帳號。擁有帳號能建立您的編輯聲譽,獲得更多信任,並使用「監視列表」等功能來追蹤您關心的條目。
  2. 找到「編輯」按鈕:進入「台灣黑熊」條目後,您會看到頁面右上角(或每個段落旁)有一個「編輯」或「編輯源代碼」的按鈕。點擊它,您將進入編輯界面。
  3. 認識編輯界面:您會看到一個充滿「維基語法」的文字框。別害怕,我們先從最簡單的開始。找到您想修改的那段文字。假設原文是:「台灣黑熊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央山脈一帶。」
  4. 進行修改:您根據可靠資料發現,其實在沿海的低海拔山區也有零星記錄。於是,您可以將句子修改為:「台灣黑熊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央山脈一帶,但在沿海的低海拔山區亦有零星記錄。」
  5. 填寫編輯摘要:在編輯框下方,有一個「編輯摘要」的欄位。這是展現您是一位負責任編輯的關鍵!請簡要說明您的修改,例如:「補充低海拔山區的分布記錄」。這能幫助其他編輯快速理解您的意圖,而非將您的編輯誤認為是破壞。
  6. 預覽變更:在按下「發布變更」前,務必點擊「顯示預覽」按鈕。這能讓您檢查格式是否跑掉,內容是否正確。養成這個習慣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
  7. 發布變更:確認無誤後,點擊「發布變更」。恭喜您!您已經成功為人類知識庫貢獻了一份心力。

這就是最基礎的編輯流程。然而,要成為一名熟練的編輯者,我們需要深入更多的細節。

深入核心:維基語法與格式指南

維基百科使用一套自訂的標記語言,它比HTML簡單,但需要一些時間熟悉。以下是核心語法:

  • 標題與子標題:用等號(=)包圍。== 生態與習性 == 是二級標題,=== 食性 === 是三級標題。一級標題(= 標題 =)通常保留給頁面名稱,請勿使用。
  • 內部連結:將條目內的文字連結到維基百科的另一個條目。使用雙中括號。[[台灣]] 會顯示為「台灣」並連結到台灣條目。如果您想讓顯示的文字不同,可以使用管道符號:[[台灣|台灣島]] 會顯示為「台灣島」,但連結到「台灣」條目。
  • 外部連結:連結到維基百科以外的網站。使用單中括號,並在網址後空一格加上顯示文字。[https://example.com 範例網站]。請注意,維基百科極度依賴內部連結,對外部連結則有嚴格限制。
  • 參考文獻:這是維基百科可信度的生命線。添加參考資料有兩種主要方式:
    • 傳統腳註:在需要添加引用的句子末尾,加上 <ref> 標籤。例如: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的原生熊科動物。<ref>《台灣哺乳動物誌》,某某出版社,2008年。</ref> 然後,在條目最下方,建立一個「參考文獻」章節,並放入 {{reflist}} 模板。所有 <ref> 裡的內容就會自動整齊排列在這裡。
    • 視覺編輯器:對於新手,強烈推薦使用「視覺編輯器」。它就像Word一樣,所見即所得。您可以直接點選工具欄上的「引用」按鈕,填入來源資訊,它會自動幫您生成正確的代碼。
  • 粗體與斜體:在詞語前後各加三個單引號是粗體,例如 '''台灣黑熊''',通常只用於條目開頭,第一次介紹主題名稱時。兩個單引號是斜體,''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用於學名等。

維基百科的信任基石:可靠來源與原創研究禁令

這是編輯維基百科最需要嚴肅以對的部分。維基百科本身不生產知識,它只是可靠知識的搬運工與整合者。

  • 什麼是可靠來源?
    • 學術文獻: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文章、學術專書是最佳來源。
    • 主流新聞媒體:具有良好聲譽的新聞機構,如BBC、紐約時報、路透社、中央社等。
    • 官方出版物:政府報告、統計數據、法院文件等。
    • 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科普書籍、傳記等。
  • 什麼是不可靠或需審慎對待的來源?
    • 個人部落格、社群媒體:這屬於原創資料,極不可靠。
    • 粉絲網站、宣傳材料:具有強烈的偏見,不具中立性。
    • 內容農場:以點擊率為導向,內容品質低下且經常出錯。
    • 維基百科自身:您不能引用一個維基百科條目來證明另一個條目的內容,這會造成循環論證。
  • 如何對待有爭議的內容?
    • 可查證性:條目中的每一句話,特別是可能受到質疑的內容,都必須能夠被可靠的第三方公開來源所驗證。
    • 比例原則:對於一個科學共識(如演化論),和一個非主流的反對觀點(如神創論),在篇幅上必須反映其學術界的權重比例,不能為了「中立」而給予兩者相等的篇幅。

進階編輯技巧:模板與討論頁的藝術

當您編輯經驗增多,會發現維基百科運轉的真正力量來自於「模板」和「討論頁」。

  • 模板:是一種預先設計好的模組,可以快速插入到條目中,實現統一的外觀和功能。例如:
    • {{cite journal}}:用於標準化地引用一篇期刊論文。
    • {{notability}}:掛在一個新條目上,提示創建者這個主題可能不符合收錄標準,需要補充來源。
    • {{POV}}:掛在段落上,指出該段落的內容可能帶有偏見,需要改進。
    • 學習使用模板,能極大地提升您的編輯效率與專業度。
  • 討論頁:這是每個條目背後的「作戰室」。所有關於條目內容的爭議、改進建議、格式調整,都應該先在討論頁進行。
    • 如何參與討論:在討論頁頂端點擊「添加主題」,寫下您的觀點。務必使用文明、說理的語言,並簽上您的名字和時間戳(只需輸入四個波浪號 ~~~~,系統會自動替換)。
    • 建立共識:討論的目的不是為了吵贏對方,而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找到最符合五大支柱的解決方案。有時需要引入第三方的意見,或在專設的「互助客棧」尋求更廣泛社群的幫助。

創建新條目的完整流程

創建一個全新的條目,是維基編輯的里程碑。請務必遵循以下步驟,以避免您的心血被快速刪除。

  1. 確認關注度:您想創建的主題,必須在維基百科上具有「關注度」。簡單來說,就是必須有「足夠多」的「可靠」第三方「獨立」來源對其進行了「實質性」的報導。為您的朋友、您的小公司創建條目,幾乎肯定會被刪除。
  2. 搜尋確認:在創建前,務必用各種關鍵詞搜尋維基百科,確保沒有重複或類似的條目存在。
  3. 大量蒐集來源:在動筆前,先找到至少3-5篇來自不同可靠出版物的深度報導或學術文章。這是您條目能夠存活的保證。
  4. 動手撰寫
    • 草稿:強烈建議新手先在您的「用戶頁子頁面」或「草稿命名空間」下撰寫初稿。例如,在搜尋框輸入「Draft:我的條目名稱」,即可進入草稿編輯模式。
    • 結構:按照百科全書的格式,撰寫導言、主體內容,並設立參考文獻章節。
    • 中立客觀:從頭到尾貫徹NPOV原則。
  5. 請求覆核:在草稿完成後,您可以將其提交到「新條目推薦」或相關的專題討論頁,請求有經驗的編輯者給予意見,確認無誤後,再正式移動到主條目空間。

結論:成為維基百科社群的負責任一員

編輯維基百科,技術層面的學習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態的轉變:從知識的消費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建者。這是一場宏大的社會實驗,它證明了在明確的規則與友善的氛圍下,人類能夠協作完成驚人的事業。

請記住,沒有人是完美的編輯。每個人都會犯錯,您的編輯也可能被他人回退。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不要氣餒,請先到討論頁禮貌地詢問原因。溝通,永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現在,您已經擁有了遠超過五分鐘基礎知識的完整心法。從今天起,當您下次閱讀維基百科發現一個錯字、一個過時的數據,或一段不夠完整的描述時,請勇敢地點下那個「編輯」按鈕。您每一次負責任的修改,都是在為這個全球共享的知識燈塔添磚加瓦,讓它的光芒照亮更多求知的心靈。立即尋求維基百科編輯師

Leave your thought here

最近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標籤

App Store優化 fb檢舉有用嗎 FB騷擾處理 Google Trends Google惡意評論刪除 Google 我的商家優化 Google 移除搜尋結果 Google 聲譽管理 google評論惡意攻擊 Google 評論政策 Google 評論管理 Google負評申訴 ig假帳號舉報 ig帳號被停用 ig帳號被停用dcard IG新聞下架 ig被停用多久恢復 IG被盜怎麼救 ig騷擾報警 ig騷擾律師 Instagram帳號被盜怎麼辦 Reddit Reddit舉報貼文 SEO專家 SEO 負面文章 threads停權 Threads停權恢復 threads帳號停權恢復 threads恢復帳號 threads違反社群守則 YouTube 誹謗影片刪除 侵犯版權 個人聲譽危機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內容營銷 公然侮辱罪 利用影片提升排名 刪除 Google 搜尋結果 刪除ig假帳號 刪除谷歌差評 刪除負面內容 刪除負面文章 刪除負面新聞 博客管理 反 SLAPP 法律 告人誹謗極難勝訴 品格誹謗 品牌網路聲譽修復 品牌聲譽分析 品牌聲譽監控 品牌聲譽管理定義 品牌聲譽管理專家 品牌聲譽管理是什麼 品牌聲譽風險 品牌聲音 如何處理公關危機 應對網路勒索 應用商店優化 我可以刪除 Google 評論嗎 我的google評論 打造個人品牌 提升品牌形象 損害品牌聲譽 搶註網址 本地SEO優化 本地SEO排名 本地聲譽行銷 消費者信心 消除負面新聞 獲得更多 Google 評論 監控網路聲譽 移除負面新聞 網路聲譽預防 網路誹謗律師 網路騷擾報警 編輯維基百科 臉書檢舉 衡量品牌聲譽 被遺忘權案例 被遺忘的權利 誹謗他人名譽 誹謗罪構成要件 誹謗訴訟時間 谷歌差評刪除 谷歌搜尋結果移除 負評提告 負面內容刪除 負面宣傳 負面搜尋結果 負面新聞刪除 負面新聞刪除策略 負面新聞可以刪除嗎 負面新聞影響 負面新聞處理 負面新聞處理技巧 越南數位行銷 連結建設策略 面對網路勒索 面對負評 韓國行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