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的客戶帶來收入1,369,182,200 美元

Blog

Instagram誹謗怎麼辦?律師教你第一步該做什麼

WebRto What to do about defamation on Instagram-04
Instagram負面內容刪除 / 網路誹謗

Instagram誹謗怎麼辦?律師教你第一步該做什麼

Instagram誹謗怎麼辦?律師教你第一步該做什麼,以及後續所有你必須知道的完整行動方案

在當今這個社群媒體定義了許多人際互動與公眾形象的時代,Instagram 不再只是一個分享生活點滴的平台,它更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充斥著各種聲音,其中自然也包含了惡意與攻擊。當您發現自己在 Instagram 上成為誹謗言論的受害者,看到那些不實的文字、圖片,甚至是被惡意篡改的影像在您的社交圈中流傳時,那種憤怒、焦慮與無助感,是難以言喻的。您可能會急切地想要澄清,想要反擊,甚至想要對方立刻付出代價。

但請先冷靜下來。作為一名處理過無數網路誹謗案件的律師,我必須告訴您:在情緒驅使下的第一個直覺反應,往往是錯誤的,甚至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 刪除留言、與對方在網路上公開叫罵、或只是生氣地關掉手機,這些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您需要的是一套系統化、冷靜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戰略。

那麼,律師眼中真正關鍵的「第一步」究竟是什麼?答案非常明確,且至關重要:

第一步:絕對不是衝動回擊,而是「完整且系統性地保存所有證據」。

這一步看似簡單,卻是後續所有法律行動成敗的基石。沒有證據,就像士兵沒有武器,無論您的道理多麼站得住腳,在法庭上或是在與平台申訴時,都將寸步難行。許多當事人因為一時氣憤,直接截圖了事,或者更糟地,先把對方的貼文或留言刪除(如果是發生在自己版面上的話),以為「眼不見為淨」,這其實是親手摧毀了最重要的武器。

為什麼證據保存如此重要?

  1. 網路的瞬息萬變性:誹謗者可能隨時會刪文、刪帳號、設為私密,或關閉留言。一旦消失,您將難以追索。
  2. 舉證責任在您身上:在法律訴訟中,主張被誹謗的一方(也就是您)負有舉證責任。您必須證明「誰」、「在何時」、「說了什麼」、「造成了何種影響」。
  3. 平台申訴的必需品:向 Instagram 官方提出檢舉時,您需要提供具體的內容連結與截圖,證明對方違反了社群守則。
  4. 評估損害的依據:後續若要請求民事賠償,傳播的範圍、觸及的人數、以及對您聲譽的具體損害,都需要靠初始的證據來評估。

律師級的證據保存標準作業流程

接下來,我將以律師在處理案件時對證據的要求標準,教您如何進行「無懈可擊」的證據保存。請務必按部就班,完整執行。

一、靜態截圖:基本但必須詳盡

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很多人做得不完整。

  • 內容本身:清晰截下含有誹謗言論的貼文、限時動態、留言或私訊。確保文字、圖片、影片內容清晰可辨。
  • 發布者資訊務必截到對方的「Instagram 用戶名稱」。不要只截大頭貼,因為大頭貼可以更換,用戶名稱才是識別帳戶的關鍵。同時,如果能截到對方的個人檔案簡介、追蹤者與被追蹤者數量,將有助於證明其影響力。
  • 時間戳記:截圖必須包含發布的「日期」和「時間」。對於貼文,這通常在內容上方或下方;對於限時動態,時間會顯示在頂部。如果截圖無法自然顯示時間,請務必在後續步驟中補強。
  • 互動數據:截下貼文的「愛心數」、「留言數」、「分享次數」。這能證明該言論的擴散程度,是評估損害的重要指標。
  • 上下文:如果誹謗發生在留言串中,請截取整個對話脈絡,以證明其言論的惡意與前因後果,避免對方斷章取義。

二、動態錄影:防止對方抗辯「偽造」的鐵證

僅有靜態截圖,對方在法庭上可能會狡辯說那是經過修圖偽造的。為了杜絕這種可能性,我們需要更強而有力的證據形式:「全程不間斷的螢幕錄影」

  • 如何操作:從您解鎖手機開始錄影,然後開啟 Instagram App,一步步點擊進入您的個人主頁、對方的個人主頁,再點開該則誹謗貼文或留言,緩慢滾動閱讀所有內容,並展示下方的互動數據。最後,再回到對方的個人主頁,確認用戶名稱。
  • 關鍵作用:這個連續的錄影過程,證明了您沒有經過任何剪接、篡改,所呈現的內容是真實存在於 Instagram 平台上的。這在法律上的證據力遠高於獨立的截圖。

三、網頁公證:法律上的「王牌證據」

對於情節嚴重、您已經確定要採取法律行動的案件,最強力的證據保存方式是「網頁公證」。在台灣,您可以委託「公證人」或「公證事務所」來進行。

  • 什麼是網頁公證:公證人會陪同您(或透過遠端方式),在他們的見證下,操作電腦或手機,存取該誹謗頁面,並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最後將頁面內容列印或儲存,由公證人簽章認證。
  • 法律效力:經過公證的網頁內容,具有極高的證據能力。法院通常會直接採信其真實性,對方幾乎難以反駁。雖然需要支付一筆公證費用(數千元新台幣不等),但對於重大案件而言,這筆投資是絕對值得的。

四、證據的整理與建檔

保存好所有證據後,請進行系統化整理:

  • 建立專屬資料夾:在電腦中建立一個資料夾,以事件名稱和日期命名。
  • 詳細命名檔案:將截圖和錄影檔案以清楚的名稱命名,例如:「20231005_對方用戶名_誹謗貼文截圖1」、「20231005_對方用戶名_個人主頁截圖」。
  • 製作證據清單:用一個 Word 或 Excel 文件,簡單條列所有證據的內容、保存方式、日期時間。這在將來提供給律師或警方時,會顯得非常專業且有條理,有助於提升他們處理您案件的重視程度。

完成了第一步「完整保存證據」這個最關鍵的動作後,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無論後續如何發展,您手中都握有主導權。接下來,我們要根據不同情境,探討後續的各種行動路徑。


第二步:冷靜評估局勢與確立目標

在採取任何實質行動前,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誹謗者是誰? 是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同事、前伴侶、朋友)?還是匿名的網路使用者?
  2. 誹謗的嚴重程度為何? 內容是人身攻擊、指控您犯罪、損害您的專業信譽,還是只是令人不快的謾罵?
  3. 擴散範圍有多廣? 是發生在公開帳號的公開貼文,還是私人帳號的限時動態?觸及了多少人?
  4. 您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是只要對方刪文道歉就好?還是希望獲得金錢賠償?或是要讓對方受到法律制裁,以儆效尤?

您的答案將決定後續策略的選擇。我們可以將目標分為幾個層級:

  • 初級目標:停止傷害,恢復名譽。 主要手段:向Instagram檢舉、發出警告信。
  • 中級目標:追究責任,獲得賠償。 主要手段:提起民事訴訟。
  • 高級目標:讓對方受到刑事處罰。 主要手段:提起刑事告訴。

這三個目標並非互斥,您可以同時或分階段進行。


路徑一:利用平台機制——向Instagram官方檢舉

這是大多數人的首選,成本最低,但效果有時有限。關鍵在於「如何有效檢舉」。

Instagram的社群守則明確禁止「霸凌與騷擾」以及「虛假資訊」。 您的誹謗案件很可能歸類於此。

檢舉的具體步驟與策略:

  1. 直接檢舉內容
    • 在該則貼文/留言/限時動態上,點擊「•••」符號。
    • 選擇「檢舉」。
    • 根據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理由,例如:「這就是霸凌」、「這是騷擾」、「這是虛假資訊」。
    • 按照指示完成後續流程。Instagram 會審查並通知您結果。
  2. 檢舉整個帳號
    • 進入該用户的個人主頁。
    • 點擊右上角的「•••」。
    • 選擇「檢舉」。
    • 選擇「檢舉帳號」。
    • 選擇原因,例如:「發布不當內容」、「冒充他人」或「發布垃圾內容」。

提高檢舉成功率的律師建議:

  • 描述要精準:在檢舉時,通常有一個欄位可以讓您補充說明。請不要只寫「他罵我」。要用冷靜、客觀的口吻描述:「該用戶 [用戶名稱] 於 [日期時間] 發布的貼文/留言,內容指稱我 [具體引述誹謗內容],此為不實陳述,已構成誹謗與人格毀損,並對我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與名譽上的損害。該內容違反了Instagram社群守則中關於霸凌與虛假資訊的規定。」
  • 多人檢舉效應:如果內容影響範圍廣,可以禮貌地請可信的親友協助一同檢舉。大量的檢舉信號會讓平台更優先處理。
  • 備用方案:如果透過App內建檢舉功能無效,可以嘗試使用Instagram官網上的檢舉表單,通常能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重要心態調整: 必須認知到,社群媒體平台是私人企業,其審查標準、處理速度有時並不透明,也可能因各種因素而拒絕您的檢舉。因此,絕對不能將所有希望寄託於平台檢舉。 它應該是一個並行的輔助手段,而非唯一手段。


路徑二:法律行動的預備——發出警告信(存證信函)

在正式進入訴訟程序前,「警告信」(在法律實務上常以「存證信函」的形式發出)是一個極具策略性的步驟。這是一封正式的法律文書,目的在於:

  1. 正式告知:明確告知對方其行為已構成違法(誹謗罪、民事侵權),並要求其在期限內履行特定義務(如下架貼文、公開道歉等)。
  2. 展現決心:讓對方知道您是認真的,並且已經諮詢律師或準備採取法律行動,促使對方認真面對。
  3. 創造證據:這封信本身將來可以作為法庭上的證據,證明您已經給過對方改正的機會,但對方置之不理,這對您後續的訴訟非常有利。

如何寄發存證信函:

  1. 撰寫內容:建議委託律師撰寫,以確保用字精準、法律依據正確。內容應包括:
    • 雙方基本資料。
    • 事實陳述:清楚說明對方於何時、在Instagram上以何種方式發布了哪些誹謗言論(可附上證據截圖)。
    • 法律效果:指出該行為已涉嫌觸犯《刑法》第310條誹謗罪,並構成《民法》第184條、第195條之侵權行為。
    • 您的要求:明確列出,例如:「請於文到七日內,將該則貼文永久刪除,並在您的Instagram個人頁面上發布為期XXX天之公開道歉聲明,同時以書面形式向本人道歉。」
    • 最後通牒:表明若逾期未履行,將依法提起刑事告訴與民事訴訟,絕不寬貸。
  2. 前往郵局:將寫好的信函一式三份(或更多,視副本需求),到郵局以「存證信函」方式掛號寄出。郵局會留存一份作為存證。

警告信的效果:對於無心之過或害怕法律後果的當事人,警告信通常能收到奇效,以最低的成本解決問題。但對於惡意頑固的對手,這封信則是你發動法律攻擊前的最後通牒,在戰術上佔據了道德與法律的制高點。


路徑三:發動法律攻擊——刑事告訴與民事訴訟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或者誹謗情節非常嚴重,那麼提起法律訴訟就是最終的救濟途徑。在台灣,誹謗案件可以分為「刑事」與「民事」兩個層面,這兩者可以同時進行。

刑事告訴:讓誹謗者受到國家刑罰的制裁

法律依據:《刑法》第310條誹謗罪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關鍵解讀:

  • 「散布文字、圖畫」:在Instagram上發文、發限動,就是典型的「散布文字、圖畫」,因此適用第二項,刑度較重(二年以下)。
  • 「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判斷標準在於該言論是否會讓社會大眾對您的評價產生負面觀感。
  • 「真實惡意原則」與「合理查證」:這是誹謗罪攻防的重點。如果對方指控的是「事實」,而且能證明其為真,則不罰。但如果他指控的是「虛假事實」,或者即使是事實但涉及私人私德且與公共利益無關,仍可能構成。更重要的是,如果對方無法證明其為真,且未經過「合理查證」就隨意散布,即使他自以為是真的,仍可能構成誹謗。

提起刑事告訴的流程:

  1. 前往警局或地檢署:攜帶您的身分證、事先整理好的所有證據(截圖、錄影、公證書),以及對方的Instagram用戶名稱(若能取得其真實姓名與住址更佳)。
  2. 製作筆錄:向警方或檢察官詳細說明事件經過。您提供的證據越完整,筆錄越清晰,案件成立的機會越大。
  3. 警方調查:警方會立案調查,嘗試透過Instagram用戶資料或IP位址來鎖定行為人的真實身份。這在匿名帳號的情況下是關鍵且困難的一步,需要司法機關的權力介入。
  4. 地檢署偵查:案件會移送地檢署,由檢察官指揮偵辦。可能會傳喚雙方到庭說明。
  5. 起訴與審判:如果檢察官認為罪證確鑿,會提起公訴,案件進入法院審理。

刑事告訴的優點與缺點:

  • 優點:由國家公權力介入調查,您無需負擔調查成本。若能讓對方被判刑,具有強大的懲戒與警示效果。
  • 缺點:流程耗時較長,且最終結果是「刑罰」(易科罰金或坐牢),您個人無法直接獲得金錢賠償。要獲得賠償,必須另外提起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為自己爭取金錢賠償與恢復名譽

法律依據:《民法》第184條(侵權行為)、第195條(人格權受侵害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您可以請求的項目:

  1. 財產上的損害:如果您因為誹謗言論而失去工作、客戶、合作機會,可以請求賠償。但這部分舉證難度較高,您需要提出具體的損失證明,例如被解雇的證明、合約取消的文件等。
  2. 非財產上的損害(精神慰撫金):這是誹謗案件中最主要的求償項目。指的是您因名譽受損所承受的精神痛苦、焦慮、失眠等。金額由法官斟酌雙方的身份、地位、經濟狀況、加害程度及受害者的痛苦程度來判定。實務上,根據情節輕重,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新台幣都有可能。
  3. 恢復名譽的適當處分:法院可以判決對方必須在Instagram上刊登道歉啟事,或者判決書的部分內容,為您洗刷冤屈。這是民事訴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能直接達成「恢復名譽」的目標。

提起民事訴訟的流程:

  1. 撰寫起訴狀:這是一份專業的法律文件,強烈建議由律師協助撰寫。內容需載明原告(您)、被告(誹謗者)、請求權基礎、事實與理由,以及具體的請求金額與項目(如:請求被告給付新台幣50萬元,並在其Instagram個人頁面刊登道歉聲明30日)。
  2. 向地方法院遞狀:將起訴狀與所有證據副本遞交到對管轄權的法院。
  3. 開庭審理:法院會進行數次開庭,雙方進行言詞辯論。
  4. 判決:法官根據證據與辯論結果做出判決。

民事訴訟的戰略價值:它直接回應了您作為受害者最核心的需求——獲得賠償與恢復名譽。即使對方的刑事責任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微罪不舉)而不起訴,您仍然可以透過民事訴訟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進階難題與律師對策

情境一:對方是匿名帳號,找不到人是誰怎麼辦?

這是實務上最常見也最棘手的狀況。解決方案是「先刑事,後民事」。

  1. 堅持提出刑事告訴:您不需要知道對方是誰。您只需要向警方或地檢署,對「Instagram上某匿名帳號之使用者」提出誹謗告訴。
  2. 利用司法權力追查:檢察官可以發函向「Meta公司」(Instagram的母公司)調取該帳號的註冊資料、登入IP位址、使用紀錄等。
  3. 確認身份後追加告訴:待檢警查出背後行為人的真實身份後,再將其列為明確被告。
  4. 提起民事訴訟:確認身份後,民事訴訟的被告也就確定了,此時便能順利提起。

情境二:誹謗內容發生在限時動態,24小時後就消失了,我沒來得及存證怎麼辦?

這凸顯了第一步的極端重要性。如果已經消失,補救方法有限:

  • 詢問看過的人:禮貌地詢問當時也有看到該限時動態的朋友,請他們以證人的身份陳述所見內容。
  • 是否有預覽或通知:檢查手機通知,有時會留有痕跡。
  • 律師提醒:正因為限時動態的特性,一旦發現,必須「立即」進行螢幕錄影,這是保存此類證據的最佳方式。

情境三:對方是未成年人怎麼辦?

  • 刑事責任:未滿18歲之人,適用《少年事件處理法》,由少年法庭審理,處理程序與一般成人刑事案件不同,注重的是保護與矯正。
  • 民事責任: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其法定代理人(父母)必須負連帶賠償責任。所以您求償的對象會是「該未成年人及其父母」。

心理建設與長期策略

面對網路誹謗,除了法律攻防,心理的調適也至關重要。

  1. 不要自責:您是受害者,錯的是散布謠言的人。不要陷入「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的自我懷疑。
  2. 尋求支持:與您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心理諮商師談談,抒發您的壓力與情緒。
  3. 專注於生活:不要讓這起事件佔據您全部的心思。繼續您的工作、興趣與正常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反擊。
  4. 數位足跡管理:事件平息後,可以考慮適度調整您的隱私設定,審視您公開的內容,但無需因噎廢食,從此害怕使用社群媒體。

結語

在Instagram這個光鮮亮麗的社群叢林裡,遭遇惡意的誹謗攻擊,無疑是一場噩夢。但請記住,您絕非手無寸鐵。從第一步「冷靜且完整地保存證據」 開始,您就已經從被動的受害者,轉變為主動的出擊者。接著,根據您的目標,靈活運用平台檢舉、法律警告信、刑事告訴與民事訴訟這四大武器,您將能建構一道堅實的防火牆,不僅能有效抵禦當下的攻擊,更能為自己討回公道,恢復清白。

法律是您最強大的後盾。在這個過程中,聘請一位專業、值得信賴的律師,將能為您導航複雜的法律程序,做出最有利的戰略判斷。請務必記住,您的名譽無價,勇敢且智慧地守護它,是您對自己最重要的責任。希望這份深度指南,能成為您在這段艱難時期中最實用、最詳盡的行動藍圖。

Leave your thought here

最近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標籤

App Store優化 fb檢舉有用嗎 FB騷擾處理 Google Trends Google惡意評論刪除 Google 我的商家優化 Google 移除搜尋結果 Google 聲譽管理 google評論惡意攻擊 Google 評論政策 Google 評論管理 Google負評申訴 ig假帳號舉報 ig帳號被停用 ig帳號被停用dcard IG新聞下架 ig被停用多久恢復 IG被盜怎麼救 ig騷擾報警 ig騷擾律師 Instagram帳號被盜怎麼辦 Reddit Reddit舉報貼文 SEO專家 SEO 負面文章 threads停權 Threads停權恢復 threads帳號停權恢復 threads恢復帳號 threads違反社群守則 YouTube 誹謗影片刪除 侵犯版權 個人聲譽危機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內容營銷 公然侮辱罪 利用影片提升排名 刪除 Google 搜尋結果 刪除ig假帳號 刪除谷歌差評 刪除負面內容 刪除負面文章 刪除負面新聞 博客管理 反 SLAPP 法律 告人誹謗極難勝訴 品格誹謗 品牌網路聲譽修復 品牌聲譽分析 品牌聲譽監控 品牌聲譽管理定義 品牌聲譽管理專家 品牌聲譽管理是什麼 品牌聲譽風險 品牌聲音 如何處理公關危機 應對網路勒索 應用商店優化 我可以刪除 Google 評論嗎 我的google評論 打造個人品牌 提升品牌形象 損害品牌聲譽 搶註網址 本地SEO優化 本地SEO排名 本地聲譽行銷 消費者信心 消除負面新聞 獲得更多 Google 評論 監控網路聲譽 移除負面新聞 網路聲譽預防 網路誹謗律師 網路騷擾報警 編輯維基百科 臉書檢舉 衡量品牌聲譽 被遺忘權案例 被遺忘的權利 誹謗他人名譽 誹謗罪構成要件 誹謗訴訟時間 谷歌差評刪除 谷歌搜尋結果移除 負評提告 負面內容刪除 負面宣傳 負面搜尋結果 負面新聞刪除 負面新聞刪除策略 負面新聞可以刪除嗎 負面新聞影響 負面新聞處理 負面新聞處理技巧 越南數位行銷 連結建設策略 面對網路勒索 面對負評 韓國行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