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維基百科:給完全新手的編輯與建立指南
	破解維基百科:給完全新手的編輯與建立指南

前言:理解維基百科的本質
在開始點下「編輯」按鈕之前,最關鍵的一步是理解您即將參與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計畫。維基百科不是一個普通的網站,它是一個基於維基技術的多語言、開放的線上百科全書協作計畫。這意味著幾個核心精神:
- 中立的觀點(NPOV):這是維基百科的基石。所有條目都必須以中立的態度書寫,公平、同情地呈現所有重要且已發表的觀點,不應帶有編輯者個人的意見、偏見或評判。您的任務是陳述事實與各方觀點,而非論證誰對誰錯。
 - 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維基百科的內容不是「原創研究」。所有內容,特別是可能受到質疑的陳述,都必須附上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讀者必須能夠透過您提供的參考資料,去查證您所寫的內容是否屬實。
 - 非原創研究(NOR):您不能將自己獨有的分析、想法、推論或未發表的資料添加到條目中。所有內容都必須是已經被可靠第三方出版物(如學術期刊、書籍、知名媒體)公開發表過的信息的彙整與總結。
 - 自由的內容:您所貢獻的文字,在創用CC BY-SA 4.0 授權協議下,允許他人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發。同時,您也必須尊重版權,絕不能抄襲或複製受版權保護的文字。
 
將維基百科想像成一個龐大的、由全球數百萬志工共同維護的「知識花園」。您不是來隨意塗鴉的,而是來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園丁,依照既定的園藝規範,共同讓這座花園變得更加美麗、整齊。
第一步:創建帳戶與熟悉環境
雖然您可以匿名編輯,但強烈建議您立即註冊一個帳戶。擁有帳戶的好處包括:
- 擁有屬於自己的用戶頁面,建立信譽。
 - 您的編輯會顯示為您的用戶名,而非IP位址,更能獲得其他編者的信任。
 - 可以建立「監視列表」,追蹤您關心的條目變化。
 - 擁有「對話頁」,能與其他編者溝通。
 - 獲得一定編輯次數與時長後,可以獲得更進階的編輯權限(如移動頁面、上傳檔案等)。
 
註冊過程非常簡單:
- 點擊頁面右上角的「建立帳戶」。
 - 選擇用戶名、密碼,並填入電子郵件地址(強烈建議,以便找回密碼與接收通知)。用戶名最好能代表您,但避免帶有廣告、攻擊性或誤導性的名稱。
 
註冊完成後,花點時間探索界面:
- 「沙盒」:這是您的練習場。在「沙盒」中,您可以隨意測試所有編輯功能,不用擔心破壞任何內容。點擊右上角您的用戶名,即可找到您的個人沙盒。
 - 「偏好設定」:齒輪圖標,可以調整您的界面外觀、編輯器、通知設定等。
 - 「監視列表」:星形圖標,可以將重要頁面加入監視,隨時查看變動。
 
第二步:學習基礎編輯語法——維基標記語言
維基百科不使用所見即所得(WYSIWYG)的編輯器作為預設,而是使用一套簡單的「維基標記語言」。別擔心,它比HTML簡單得多,只需掌握幾個關鍵符號。
請在您的沙盒中嘗試以下範例:
- 標題與子標題:使用等號(=)包圍。
 
== 二級標題 == === 三級標題 === ==== 四級標題 ====
(注意:一級標題 == 主標題 == 保留給頁面名稱本身,請勿在編輯內文時使用。)
- 粗體與斜體:
 
'''粗體文字'''會顯示為 粗體文字。通常用於條目開頭,首次定義主題。''斜體文字''會顯示為 斜體文字。
- 內部連結:連結到維基百科內的其他條目。
 
[[條目名稱]]會顯示為 [條目名稱]。[[條目名稱|顯示的文字]]會顯示為 [顯示的文字]。這在連結詞需要變化時非常有用。
- 外部連結與參考:這是維基百科的命脈。
 
- 單純的網址: 
https://www.example.com會自動變成連結。 - 加上描述: 
[https://www.example.com 範例網站]會顯示為 [範例網站]。 - 參考文獻:這是更正式的引用方式,我們在後面會詳細說明。
 
- 項目符號與編號列表:
 
- 項目符號:在行首輸入星號 
*。
“`
* 第一項
* 第二項- 子項目(兩個星號)
“` 
 - 子項目(兩個星號)
 - 編號列表:在行首輸入井號 
#。
“`
# 第一步
# 第二步子步驟 
```
- 引用:使用 
<ref>標籤。 
這是需要引用的句子。<ref>參考資料的詳細資訊</ref>- 然後在條目最底部,加入 
== 參考資料 ==章節,並在裡面放上{{reflist}}模板,所有腳註就會在這裡整齊列出。 
- 模板:這是進階功能,但非常強大。模板是預先設計好的模塊,可以插入到頁面中。最常見的是條目頂端的「訊息框」。
 
- 例如: 
{{Infobox person}}會呼叫「人物」訊息框。 - 編輯時你會看到像是 
{{模板名稱|參數1=值1|參數2=值2}}的程式碼。 
練習: 在您的沙盒中,嘗試組合以上語法,創造幾段有標題、粗斜體、內部連結和列表的文字。這是成為編輯的第一步。
第三步:進行第一次小編輯——修正錯字與更新資訊
最好的開始方式不是撰寫全新條目,而是從改善現有條目開始。這被稱為「小編輯」。
適合新手的任務:
- 修正錯別字與文法錯誤:閱讀您感興趣的條目,如果發現錯字或語句不順,勇敢地點下「編輯」按鈕(通常是頁面右上角或每個章節的右側)。修正後,在「編輯摘要」框中簡要說明,例如「修正錯字」或「改善語句」。這能幫助其他編輯了解您的意圖。
 - 更新過時資訊:例如,一個音樂團體發行了新專輯,您可以根據可靠的新聞來源,將資訊更新到條目中。請務必在編輯摘要寫上「更新最新專輯資訊」並提供參考來源。
 - 添加圖片:如果您擁有自由版權的圖片(或自己拍攝的照片),並且與條目主題相關,可以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s),然後添加到條目中。
 
編輯流程:
- 點擊「編輯」。
 - 在編輯框中進行修改。
 - 在「編輯摘要」中寫下簡短說明。
 - 如有需要,可以點選「顯示預覽」查看效果,避免出錯。
 - 確認無誤後,點選「發布變更」。
 
恭喜您!您已經完成了第一次貢獻。
第四步:深入核心——尋找與引用可靠來源
這是維基百科編輯工作中最重要、也最需要學習的部分。沒有可靠來源支持的內容,可能會被其他編輯質疑甚至移除。
什麼是「可靠來源」?
- 學術性來源:經過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學位論文(需謹慎使用)。
 - 主流新聞媒體:具有良好事實核查聲譽的國際性、全國性或地方性新聞機構,例如 BBC、紐約時報、路透社、美聯社、中央社等。
 - 政府與官方機構出版物:官方統計數據、報告、法律文件。
 - 知名專業出版社:出版的百科全書、非虛構類書籍。
 - 專家的著作:在特定領域被公認的專家所撰寫的書籍或文章。
 
什麼是「不可靠來源」或需謹慎對待的來源?
- 個人部落格、社交媒體。
 - 內容農場:以大量生產低質量內容為目的的網站。
 - 明顯帶有強烈偏見的宣傳品。
 - 自行出版的作品(除非作者是該領域的公認專家)。
 - 未註明出處的論壇貼文、匿名來源。
 
如何引用來源?
最標準的方式是使用「<ref>」腳註。
- 找到來源:假設您想為「台灣的咖啡消費量逐年上升」這句話添加來源,您找到了一篇中央社的相關報導。
 - 插入腳註:在編輯模式中,在句子結尾後方插入:text台灣的咖啡消費量逐年上升。{{cite news |title=報導標題 |url=報導的網址 |newspaper=中央社 |date=2023-10-26 |accessdate=2024-05-17}}
{{cite news}}是一個專門用來引用新聞的模板,它會自動格式化引用格式。- 您需要填入對應的參數:
title(標題)、url(連結)、newspaper(報紙名稱)、date(日期)、accessdate(您存取該網頁的日期)。 
 - 建立參考資料章節:在條目的最底部,確保有一個名為「參考資料」的章節,裡面包含 
{{reflist}}模板。所有腳註都會自動在這裡顯示。 
練習:在您的沙盒中,練習撰寫幾句陳述,並使用 {{cite web}}、{{cite book}} 等模板來模擬引用不同的來源。
第五步:建立新條目——從零到一的挑戰
當您累積了一些編輯經驗後,可能會想為一個尚不存在於維基百科的主題建立新條目。這是一個更複雜的過程。
第一步:檢查關注度(Notability)
維基百科並非收錄世間萬物。一個主題必須能證明其「關注度」,即它已經得到了「第三方可靠來源的顯著報導」。簡單的標準是:這個主題是否在獨立於主題本身的可靠來源中,有過深入、持續的報導?
- 人物:通常需要是該領域的知名人士,有獲獎紀錄、重要作品,或被主流媒體專文報導過。
 - 公司/組織:需要有一定規模、歷史,或有媒體對其商業活動、影響力進行過報導。
 - 作品(書籍、電影、音樂專輯):通常需要由正式出版社/發行商發行,並有專業的評論或報導。
 
如何檢查? 在建立前,請先在Google或學術資料庫中搜尋該主題的名稱,看看是否有來自上述可靠來源的足夠多報導。如果只有官方網站、社交媒體頁面或零星提及,可能不足以達到關注度標準。
第二步:徹底搜尋與整理資料
在動手寫作前,先進行徹底的資料蒐集。找到所有相關的可靠來源,並將重要的資訊點(如生日、經歷、事件經過、數據等)整理出來。這將是您寫作的基礎。
第三步:在沙盒中起草
絕對不要直接在條目創建頁面寫作! 請在您的用戶沙盒或一個子頁面中,完整地起草整個條目。這讓您有充足的時間打磨內容、格式化、添加參考資料,而不會因編輯超時而遺失內容。
一個新條目應具備的基本結構:
- 導言:開頭第一段,用一至三段概括整個條目的核心。通常會用粗體標示條目名稱,並簡要說明其性質、重要性、時間地點等最基本資訊。
 - 章節:根據主題性質,組織以下章節:
- 生平(人物):早期生活、職業生涯、個人生活等。
 - 歷史(事件、組織):起源、發展、重要轉折點。
 - 內容(作品):劇情概要、風格、主題等(注意劇透警告)。
 - 風格與影響:藝術特色、對後世的影響。
 - 獎項與榮譽。
 - 參考資料:必須有 
{{reflist}}。 - 外部連結(可選):鏈接到官方網站、資料庫頁面等。
 
 
第四步:發布新條目
- 在維基百科首頁的搜尋框中,輸入您想創建的條目名稱。
 - 如果條目不存在,搜尋結果頁面會顯示「建立條目「XXXXX」」的紅色鏈接,點擊它。
 - 將您在沙盒中精心準備好的完整內容(包括參考資料)複製貼上到創建頁面中。
 - 仔細預覽,確認格式無誤。
 - 填寫編輯摘要,例如「創建新條目:根據XX來源撰寫」。
 - 點擊「發布頁面」。
 
第六步:與社群互動——溝通與協作的精神
維基百科是協作的產物。您一定會遇到其他編輯者,他們可能會修改您的內容,或對您的編輯提出疑問。
- 對話頁:每個條目和每個用戶都有一個「對話頁」。如果對條目內容有爭議,請在條目的對話頁(通常在頁面頂端有「討論」頁籤)進行討論,而不是在編輯摘要中來回爭吵。
 - 保持文明:始終假設其他編輯是出於善意。即使意見不同,也應保持冷靜、理性,以維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作為討論的依據。
 - 尋求幫助:如果您不確定某件事,可以:
- 在您的用戶對話頁詢問。
 - 前往「互助客棧」的相關版塊提問。
 - 在「新手求助」頁面提問。
 - 使用「{{help me}}」模板,會有好心人來協助您。
 
 
常見陷阱與注意事項
- 利益衝突(COI):如果您要編輯與您自己、您的公司、您的親友或您所代表的客戶相關的條目,您就處於利益衝突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最佳做法是避免直接編輯,而是在條目的對話頁提出建議,並附上可靠的來源,讓中立的編輯者來判斷和進行修改。
 - 宣傳語氣:避免使用像廣告一樣的誇張語言(如「最優秀的」、「革命性的」)。堅持使用中立、客觀的事實陳述。
 - 版權侵犯:絕對不要從其他網站複製貼上文字到維基百科。這不僅違反規則,更是違法行為。請務必用自己的話重新表述,並引用來源。
 - 破壞:故意添加錯誤資訊、刪除有效內容、發布不當言論等行為會被視為破壞,可能導致您的帳戶被封禁。
 
結論:成為知識大廈的建造者
編輯維基百科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成就感的旅程。您從修正一個小小的逗號開始,到最終能夠建立起一個結構完整、資料翔實的知識條目。您不再只是網路的消費者,而是全球知識庫的貢獻者。
請記住,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專家。維基百科社群歡迎所有善意的新手。大膽地創建帳戶,在沙盒中練習,從一次小小的修正開始,逐步學習更複雜的技能。當您遇到困難時,龐大而友善的社群是您最強的後盾。
這座人類知識的宏偉建築,正等待著您為它添上一磚一瓦。現在,就開始您的編輯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