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院判決書如何刪除、封存以及從Google移除


在香港,法院判決書作為公共記錄,原則上屬於公開資訊。然而,若因隱私、名譽或其他特殊原因需限制其公開性或從搜尋引擎(如Google)移除索引,可透過以下合法途徑處理。以下分法律程序、技術操作及注意事項詳細說明:
一、法律程序:申請封存或匿名化判決書
1. 向法院申請「封存令」(Sealing Order)
- 適用情況:
- 涉及未成年人、性犯罪受害者、精神病患者等敏感案件。
- 判決書包含可能危及個人安全的資訊(如地址、證人身分)。
- 法律依據:
- 香港《法院程序(電子科技)條例》第5條及《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 流程:
- 委託律師向原審法院提交申請,說明具體需遮蔽的內容及理由。
- 法院審核後,若批准則頒布封存令,判決書特定部分將被遮蔽或限制公開。
2. 申請匿名化處理
- 適用情況:
- 判決書已公開但包含個人敏感資料(如姓名、身份證號)。
- 操作方式:
- 向司法機構政務處提出書面申請,請求更新判決書版本,以代號(如「A先生」「B公司」)替代真名。
二、從Google移除索引的技術操作
即使判決書未被封存,仍可嘗試要求Google移除相關搜尋結果,具體方式如下:
1. 基於「個人資料」移除請求
- 適用條件:
- 判決書內容包含您的敏感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醫療記錄、銀行帳戶)。
- 操作步驟:
- 進入Google移除個人資料表單。
- 選擇「移除包含個人敏感資訊的內容」,附上判決書連結及需移除的具體資訊截圖。
- 提交身分證明文件(如身分證、法院封存令)。
- 審核時間:通常3-5個工作日,成功率取決於資訊敏感度。
2. 基於「過時內容」移除請求(有限適用)
- 適用條件:
- 判決書資訊已過時且對個人造成不當影響(需證明內容已失聯或更正)。
- 法律依據:
- 參考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被遺忘權」,但香港無直接對應法規,Google可能酌情處理。
- 操作方式:
- 使用Google法律移除請求表單。
- 選擇「隱私權相關問題」並詳細說明請求理由。
三、其他間接降低曝光的方法
1. 搜尋引擎優化(SEO)壓制
- 操作方式:
- 創建大量正面內容(如個人部落格、新聞稿、社交媒體貼文),使用與判決書相關的關鍵字,降低負面連結的搜尋排名。
- 針對判決書中的關鍵字(如「XXX 訴訟案」)進行反向SEO優化。
- 工具建議:
- 使用Ahrefs、SEMrush分析競爭對手內容,制定關鍵字策略。
2. 聯繫網站管理員
- 適用情況:
- 判決書被第三方網站(如新聞媒體、論壇)轉載。
- 操作方式:
- 透過WHOIS查詢網站聯絡方式,請求刪除文章或遮蔽敏感資訊。
- 若網站拒絕,可依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向香港私隱專員公署投訴。
四、重要注意事項
- 法律限制:
- 香港法律保障司法公開性,除非符合法定例外條件,不得擅自刪除判決書。
- 若試圖駭入法院系統或偽造文件刪除記錄,可能觸犯《刑事罪行條例》第161條(不誠實使用電腦)及第71條(偽造文書),最高可判監14年。
- 實際效果限制:
- 即使Google移除索引,判決書仍存在於司法機構網站或法律資料庫(如Westlaw、LexisNexis)。
- 部分存檔網站(如Archive.org)可能保留歷史頁面,需另行申請移除。
- 跨境執行困難:
- 若判決書被海外網站轉載,需依當地法律處理(如美國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移除難度高)。
五、替代方案:聲譽管理
若無法完全移除判決書曝光,可採取以下措施降低影響:
- 主動發布澄清聲明:在個人網站或LinkedIn說明案件背景,強調已解決或無關現況。
- 監控搜尋結果:使用Google Alerts設定關鍵字通知,及時應對新增內容。
總結
香港法院判決書的刪除或隱藏需嚴格遵循法律程序,且成功門檻較高。最務實的策略是:
- 針對敏感個資申請法院封存或匿名化。
- 透過Google移除請求降低搜尋可見性。
- 結合SEO壓制與聲譽管理分散公眾注意力。
建議優先諮詢熟悉香港隱私法與網絡法的律師,評估個案可行性後再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