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違法威脅給負評?律師教你如何合法讓Google刪除不實評論

客戶違法威脅給負評?律師教你如何合法讓Google刪除不實評論

客戶違法威脅給負評?律師教你如何合法讓Google刪除不實評論
在數位時代,線上評價幾乎是企業的生命線。一條負評可能嚇跑無數潛在客戶,而一個五星好評則能帶來可觀的生意。然而,當這把雙面刃被不肖人士惡意使用,特別是當客戶以「給予負評」作為威脅手段,要求不合理的折扣、免費服務甚至金錢時,企業主該如何自救?您是否只能忍氣吞聲,被迫接受這類「數位勒索」?
答案是:絕對不是。這種行為不僅不道德,更可能已經觸犯法律。本文將從法律角度深入剖析,為您提供一套完整的自救策略,一步步教您如何合法、有效地應對違法威脅,並最終成功讓Google刪除不實的惡意評論。
第一部分:認識「違法威脅給負評」的本質與法律定性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界定什麼情況構成「違法威脅」。並非所有負評都是違法的,消費者本來就有基於事實發表評論的權利。關鍵在於「威脅」的行為與其背後的「意圖」。
1. 什麼是「違法威脅給負評」?
這通常指的是一種「數位勒索」或「網路敲詐」行為。情境通常是:
- 客戶A接受了商家B的服務或購買了商品。
- 客戶A在事後(可能是完成交易後數天甚至數週)聯繫商家B,提出一個額外的、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全額退款但保留商品、要求巨額賠償、要求免費升級服務等)。
- 當商家B拒絕其要求時,客戶A明確表示或暗示:「如果你不答應,我就在Google(或其他平台)上給你留下一星負評,並撰寫詳細的負面內容,讓其他客戶看到。」
這種將「給予負評」作為談判籌碼,意圖使商家心生畏懼,從而交付財物或取得不法利益的行為,就是我們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2. 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
在台灣,這樣的行為可能觸犯以下法律,企業主可以據此採取法律行動:
- 刑法第346條「恐嚇取財罪」:
- 條文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 如何適用? 客戶以「發布負評」作為威脅手段,使您感到害怕(擔心商譽受損、營業額下降),並迫使您交付財物(如退款、商品)或財產上不法利益(如免費服務),就可能構成此罪。關鍵在於對方有「不法所有之意圖」與「恐嚇行為」。
- 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 條文規定:「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 如何適用? 「名譽」和「財產」都屬於這裡的「加害標的」。威脅要發布不實負評損害您的商譽(名譽),進而影響生意(財產),導致您心生恐懼,即使對方沒有明確要求金錢,也可能構成此罪。這是「恐嚇取財罪」的基礎版本。
- 民法第184條「侵權行為」:
- 條文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 如何適用? 惡意威脅與發布不實評論,屬於故意侵害您的「商譽權」與「營業權」。您可以就此行為所造成的損失(例如:營業額減少的證明、為消除負面影響所投入的廣告費用等)向對方提起民事訴訟,請求金錢賠償。
重要觀念: 如果客戶的負評是「基於事實」的陳述,即使言詞尖銳,通常也受憲法言論自由的保障。但一旦摻雜了「威脅」與「不實陳述」,法律的天平就會向受害者傾斜。
第二部分:威脅發生當下,您必須立即執行的「黃金三步驟」
當您收到威脅訊息時,切勿驚慌失措或直接妥協。您的每一步反應都至關重要。請遵循以下三步驟:
步驟一:保持冷靜,切勿直接答應對方要求
妥協看似是解決問題最快的路,但這只會助長歪風。對方會食髓知味,甚至將您標記為「容易敲詐的目標」而再次上門,或將此手法用於其他商家。您的回應應該不卑不亢。
步驟二:完整保存所有威脅證據(最關鍵的一步)
證據是法律行動和向Google申訴的基石。您需要確保證據的「完整性」、「真實性」與「不可否認性」。
- 如果是通話:
- 立即開啟錄音。台灣的通話錄音,若為「對話之一方」進行錄音,在實務上為證據能力上雖有爭議,但通常仍可作為民事或刑事訴訟的參考證據,特別是為了保護自身權益。您可以在錄音開頭表明:「為保障雙方權益,本次通話將進行錄音。」
- 通話後,立即記錄:記下通話日期、時間、對方電話號碼、通話內容重點。
- 如果是通訊軟體(Line, Facebook Messenger等)或電子郵件:
- 絕對不要刪除任何對話。
- 進行完整截圖,要包含對話雙方的頭像、名稱、日期和時間戳記。從威脅開始的訊息到最後一則,全部都要保存。
- 避免使用「收回訊息」功能,這會讓您的證據鏈出現缺口。
- 證據內容應清晰顯示:
- 對方的身份(帳號名稱、電話號碼)。
- 對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 對方明確將「給予負評」與「您是否答應要求」掛鉤的陳述。例如:「不退款就給負評」、「不答應的話,你知道後果的,我會讓大家都看到」等。
步驟三:禮貌且堅定地回覆,設下法律界線
在保存好證據後,您可以給予回覆。這個回覆有兩個目的:一是再次確認對方的意圖,二是展現您不會屈服的立場。
- 錯誤回覆:「好啦好啦,我退錢給你,拜託你不要給負評。」(這等於承認了對方的威脅有效)
- 正確回覆範例:「[客戶姓名],您好。關於您提出的[具體要求],經我們評估後,無法接受。我們始終致力於提供優質的服務,並相信之前的交易已符合約定。我們必須表明,任何基於不實內容或帶有威脅性質的評價,都可能涉及法律責任。我們希望能以理性方式解決問題。若您堅持發布不實評論,我們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法律途徑以維護我們的商譽。」
這樣的回覆傳達了幾個重要訊息:1. 拒絕勒索。2. 提醒對方其行為的違法性。3. 為後續法律行動埋下伏筆。
第三部分:如何依據法律,正式採取行動
完成證據蒐集後,您可以根據情況升級您的回應。
行動一:發送存證信函
存證信函是一種正式的預警性法律文件。目的在於:
- 正式告知:將您的立場與對方的不法行為以書面形式正式通知對方。
- 證據固化:作為您已嘗試溝通並提出警告的證據。
- 施加壓力:讓對方了解您是認真的,許多人在收到存證信函後就會知難而退。
- 存證信函內容應包含:
- 雙方基本資料。
- 事件經過簡述(何時、何地、何種交易)。
- 引用對方威脅的具體內容(附上證據截圖)。
- 指出該行為可能涉及之法律(刑法恐嚇罪、妨害名譽、侵權行為等)。
- 要求對方於一定期限內(例如:七日內)出面澄清、道歉,並保證不得發布不實評論。
- 表明若逾期未獲回應,將依法提起刑事告訴與民事求償,絕不寬貸。
建議委託律師撰寫存證信函,以確保法律用詞精準,達到最大效果。
行動二:提出刑事告訴與民事訴訟
如果對方在收到存證信函後仍無動於衷,甚至真的發布了惡意負評,您應立即採取法律行動。
- 刑事告訴:攜帶您蒐集的所有證據(對話紀錄、錄音檔、存證信函副本)、對方的個人資料(至少要有帳號名稱或電話號碼,可透過律師聲請法院向平台調閱IP位址與註冊資料),前往地檢署或警察局對對方提出「恐嚇取財」或「恐嚇危害安全」的告訴。檢察官介入調查後,往往能對施加極大的壓力。
- 民事訴訟:同時,您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向對方請求:
- 財產上的損害賠償:證明因不實負評導致的營業損失。
- 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精神慰撫金):商譽受損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 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要求對方在相同平台(Google我的商家)發布道歉啟事,或將判決書內容刊登於報章雜誌。
第四部分:核心實戰——如何讓Google官方刪除不實評論
法律程序需要時間,但您需要盡快移除負評。這時,就需要向Google提出申訴。Google不會輕易刪除評論,除非該評論違反其《評論發布政策》。您的任務就是證明這條評論確實違規。
Google願意刪除的評論類型主要包括:
- 垃圾內容與虛假性:明顯虛假或帶有宣傳目的的評論。
- 脫離主題:與實際消費體驗無關的內容。
- 不當內容:包含仇恨言論、騷擾、粗俗言語、色情內容等。
- 利益衝突:來自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或來自自身員工的吹捧。
- 侵犯個人隱私:揭露他人個人資訊(如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
而我們遇到的「威脅性不實評論」,最可能適用的就是 「垃圾內容與虛假性」 和 「不當內容(騷擾)」。
申訴流程圖文詳解:
- 找到目標評論:登入您的「Google我的商家」後台,前往「評論」區塊,找到那則惡意評論。
- 標記評論為不當內容:點擊評論右上方的三個點圖示(⋯),然後選擇「舉不當評論」。接著,Google會讓您選擇舉報原因。
- 選擇最適用的理由:
- 「這是垃圾內容或詐騙」:如果評論內容明顯不實,與實際服務完全不符。
- 「它包含不當內容」:如果評論中有騷擾、威脅性或粗俗字眼。
- 「它揭露個人資訊」:如果評論中包含了您的或其他人的私人資訊。
- 填寫申訴表單(關鍵步驟):單純點擊舉報成功率不高。您必須使用Google的「支援申訴表單」。搜尋「Google我的商家 支援申訴表單」或直接訪問相關頁面。在申訴時,您的陳述至關重要。
如何撰寫一份讓Google無法拒絕的申訴說明?
申訴內容必須簡潔、有力,並直接連結到Google的政策。請參考以下範本結構:
申訴主題: 舉報惡意不實評論與騷擾行為,該評論違反Google評論發布政策
申訴內文:
尊敬的Google我的商家支援團隊您好:
我們是[您的商家名稱]。我們發現一則由用戶[發布負評的用戶名稱]於[評論發布日期]留下的評論,該評論內容明顯違反了Google的《評論發布政策》,具體理由如下:
1. 該評論為「威脅性」與「報復性」的產物,屬於虛假內容:
該名用戶在發布此評論前,曾透過[通訊軟體名稱/電話]與我們聯繫,並以「發布負面評論」作為威脅,要求我們提供不合理的[退款/免費服務](詳見附件一:威脅對話截圖)。在我們拒絕其不法要求後,該用戶隨即發布了這則充滿不實陳述的評論。這證明該評論並非基於真實的消費體驗,而是純粹的報復與敲詐工具,屬於「垃圾內容與虛假性」範疇。
2. 評論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
該評論中提及的[具體指控一,例如:「服務人員態度極差」]與[具體指控二,例如:「商品是損壞的」]均與事實不符。我們可以提供[當時的服務紀錄、監視器畫面、商品出貨檢驗報告等]作為證明(詳見附件二:事實證據)。該評論已對我們的商譽造成嚴重損害。
3. (如果適用)評論包含騷擾性言語:
該評論中使用了[引述評論中的不當字眼,如「詐騙」、「黑店」等未經證實的指控]等詞彙,構成對商家的騷擾與誹謗。
總結:
這則評論是典型的網路敲詐行為,其存在不僅損害了本商家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Google評論平台的公正性與可信度。我們已對此行為採取法律行動(可選擇性提及,例如:已寄發存證信函或報案,增加可信度)。
我們懇請Google團隊能夠依據政策,審查我們提供的證據,並儘速移除這則不實且惡意的評論,以維護平台環境的公平正義。
感謝您的協助。
[您的商家名稱]
[聯絡電話]
[電子郵件]
附件一:威脅對話完整截圖
附件二:可供佐證的相關文件
提高申訴成功率的秘訣:
- 證據清晰:截圖必須完整,包含時間、帳號等資訊。
- 英文輔助:如果第一次中文申訴失敗,可以嘗試用英文重新撰寫並提交,有時由英文客服處理效率更高。
- 耐心與多次嘗試:Google的審核並非完美,若第一次失敗,不妨換個角度或補充更多證據後再次申訴。
第五部分:長遠之計——建立品牌防禦力,讓惡意威脅無所遁形
與其事後補救,不如提前預防。建立強大的品牌防禦力,能從根本上降低被威脅的風險。
- 完善服務流程與合約:明確的服務條款、交貨驗收單、客戶滿意度確認書等,都能在發生爭議時成為您的有力證據。
- 主動蒐集真實好評:鼓勵滿意的客戶留下真實評價。當您的商家擁有大量真實好評時,一兩則惡意負評的影響力就會被大幅稀釋。
- 建立公開、透明的溝通管道:讓客戶有容易抱怨和解決問題的官方管道(如官方Line@、客服信箱),許多衝突在私下一對一溝通中就能化解,避免直接上升到公開評論。
- 專業且禮貌地回覆所有評論:即使是負評,專業、冷靜、致力於解決問題的回覆,能向所有潛在客戶展示您的誠意與負責態度,反而可能轉危為機。
結語
面對客戶違法威脅給負評,您不再是待宰的羔羊。法律賦予您保護自己的武器。請記住這個核心流程:冷靜以對 → 完整蒐證 → 明確拒絕 → 法律警告 → 平台申訴。
這條路可能需要投入一些時間與精力,但為了維護您的正當權益與商譽,這絕對是值得的。每一次成功的反擊,不僅是為自己討回公道,也是在為建立一個更公平、更乾淨的網路商業環境盡一份心力。不要讓惡意威脅得逞,勇敢且智慧地為自己而戰。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法律知識分享,不代表任何特定的法律意見。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不同,若您面臨嚴重的商業威脅,強烈建議諮詢專業律師,以獲得最符合您個人情況的法律建議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