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書刪除申請流程:以實際案例說明
判決書刪除申請流程全攻略:以一起性侵案件無罪判決後之個案為例,深入剖析聲請除罪化紀錄與下架裁判書之實戰策略 在當今數位時代,司法裁判書公開上網已成為常態,此舉雖有助於司法透明與法學研究,但對於案件當事人而言,伴隨而來的卻是個人名譽、隱私、工作權乃至於家庭生活的深遠負面影響。一份公開的判決書,無論最終結果是「有罪」或「無罪」,其記載的個人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住址及案件細節,都將成為當事人一輩子無法抹滅的數位烙印。因此,「如何將判決書自公開網路平臺下架?」便成為許多當事人亟欲瞭解的重要課題。 本文將以一個「經法院判決無罪之性侵案件」為核心案例,鉅細靡遺地解析「判決書刪除」(法律上正確名稱為「請求停止公開或移除裁判書」)的整個申請流程、法律依據、成敗關鍵與實務操作細節。無論您是案件當事人、家屬,或是協助處理的法律從業人員,本文都將提供您最完整、最深入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理解法律基礎——為何可以申請下架判決書? 在開始任何行動之前,必須先確立行動的法源依據。我國裁判書公開的主要依據是《法院組織法》第83條:「各級法院及分院應定期出版公報或以其他適當方式,公開裁判書。但其他法律規定不得公開者,不在此限。」而授權司法院將裁判書上網的則是《司法院及所屬機關資訊管理要點》等內部規定。 然而,公開並非毫無界限。憲法所保障的「隱私權」與「人格權」正是與「司法公開」原則相抗衡的重要權利。為求平衡,司法院制定了《司法院及所屬各機關司法案件審理中及確定後資料調閱作業要點》與《司法院辦理裁判書及案件資料查詢作業注意事項》等規定,作為申請下架判決書的主要法規依據。 其中,最核心的准駁標準,歸納於《司法院及所屬各機關司法案件審理中及確定後資料調閱作業要點》第6點。該條文列舉了得聲請停止公開裁判書資料的幾種情形,這也是我們整個申請策略的攻防核心: 我們的案例,正好符合上述第三種情形,這也是實務上最常見、成功率相對較高的申請類型。 第二章:案例背景深度剖析——阿傑的無罪之路與數位困境 為了讓說明更具體,我們虛構一個名為「阿傑」的當事人,並描繪其完整的故事。 案例事實:阿傑是一位30歲的補教界數學名師,教學認真且頗受學生歡迎。五年前,他因一名女學生「小莉」的指控,被檢察官以《刑法》第221條強制性交罪起訴。小莉指控阿傑在一次單獨課後輔導時,於教室內對其性侵。案件審理期間,阿傑堅決否認犯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