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影片侵犯名譽權?律師教你如何合法要求刪除
TikTok影片侵犯名譽權?律師教你如何合法要求刪除 在當今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TikTok以其強大的演算法和病毒式傳播能力,成為了資訊擴散最快的平台之一。然而,這種便利性也像是一把雙面刃。當有人未經同意,將帶有侮辱、誹謗或不實指控的影片上傳至TikTok時,其對個人名譽的殺傷力是核彈級的。你可能在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成為了全网嘲笑的對象,或是被莫須有的罪名纏身,生活、工作、人際關係均受到毀滅性打擊。 面對這樣的情況,憤怒與焦慮是人之常情,但更重要的是冷靜、理智地採取「合法」行動。本文將從法律實務的角度,深入剖析名譽權的定義、TikTok平台的法律責任,並提供一套完整、按部就班的策略,教您如何有效地要求侵權影片下架,甚至在必要時,透過法律途徑捍衛自己的清白與尊嚴。 第一部分:深入理解「名譽權」在法律上的界線 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必須先清楚了解您手中的法律武器究竟是什麼。在台灣,名譽權的保護主要散見於《民法》與《刑法》之中,兩者的目的與救濟方式有所不同。 1. 《民法》上的名譽權侵害:追求金錢賠償與回復名譽 2. 《刑法》上的名譽罪章: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3. 民事與刑事的交叉運用策略 實務上,被害人通常會選擇「民刑事併行」。先提出刑事告訴,利用檢警的調查權(可向TikTok調閱使用者IP、帳號資訊等)找出匿名加害人,並在偵查或審理過程中,同時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賠償。這是一套非常有效的組合拳。 第二部分:TikTok平台的法律地位與其責任歸屬 許多受害者會直覺地認為「TikTok放任這些影片流通,也應該負責」。這個想法部分正確,但法律上有嚴格的界定。 1. 平台並非「內容提供者」,而是「網路中介服務」 根據台灣的《著作權法》及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SA)等國際趨勢,TikTok這類平台在法律上被定位為「網路中介服務提供者」。原則上,對於用戶上傳的內容,平台不負事前審查的義務。這背後的邏輯是為了保障言論自由與網路產業的發展,否則平台將因龐大的審查成本與法律風險而無法運作。 2. 「通知-取下」機制是關鍵 平台免責的前提,在於建立了有效的「通知-取下」機制。當權利人發現侵權內容時,可以向平台發出正式通知,平台在接獲通知後,若認為內容確實涉嫌侵權,則有義務迅速將該內容移除或封鎖,否則就會與直接侵權人負連帶責任。 TikTok的侵權檢舉機制:TikTok應用程式內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