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將聲譽損害的影響降到最低?處理及對策總結
近年來,由於社群媒體的影響,無論正確或錯誤的訊息都可以在瞬間傳播,你可能更頻繁地聽到「謠言損害」這個詞。事實上,台灣、香港、日本和其他國家的SNS用戶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截至2022年,光是日本用戶數將達到8,270萬,滲透率達82%。 參考:2022年SNS使用趨勢調查(2022年5月17日,ICT研究所) 雖然我們很高興透過網路收集客戶回饋變得更加容易,但傳播不真實資訊也變得更加容易。 在本文中,我們將為商家經理和其他人介紹與聲譽損害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介紹當您面臨聲譽損害時該怎麼做以及如何將聲譽損害的影響降到最低。 什麼是名譽損害? 名譽損害是指儘管提供了被認為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但因事件、事故、謠言等原因而傳播不實信息,給個人或組織造成負面印象,是指被封存。並因此遭受社會和經濟損失。 參考:“謠言損害”的社會心理學 – “謠言損害”的實際狀況及其機制 –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人文社會學社會信息學系) 名譽損害的對像不僅限於有形產品,還包括服務、旅遊目的地以及其他廣泛領域。 錯誤訊息主要透過新聞報導和網路口碑傳播。參與其中的企業的一個主要特徵是,事態正在朝著不希望的方向發展。具體來說,會出現以下結果: 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快速了解傳播的訊息,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聲譽受損的惡化。GREE廣告子公司Glossom公佈的《智慧型手機資訊收集定點調查》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2年人們花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時間穩定成長。 2019年 2022年 SNS使用時間 52分鐘 75分鐘 搜尋引擎使用時間 58分鐘 64分鐘 媒體使用時間 33分鐘 48分鐘 參考:【2022年智慧型手機資訊收集定點調查】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長持平,使用率下降。隨著宅在家的需求平靜下來,我們在SNS上使用可支配時間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2022年9月13日,Glossom Co., Ltd.)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訊息容易傳播的世界,所以了解如何在聲譽損害發生之前應對它非常重要。在說明具體對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名譽受損的原因。 名譽受損的四個原因 造成名譽損害的原因有: 主要有四個。我們將詳細解釋每個內容,包括範例。 事故、事件和災難造成的謠言損害 事故、事件和災難等事件往往會讓人們感到焦慮並造成聲譽受損。例如東日本大地震、核電廠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