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的名譽因 YouTube 影片中的某人的名字而受損或侵犯您的隱私時
版權侵權和肖像權侵權一直是 YouTube 影片面臨的問題。然而,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以極端語氣向公眾表達意見的「直言不諱的YouTuber」的流行,誹謗和侵犯隱私也變得更加突出。 我們將解釋您如何應對 YouTube 影片造成的辱罵或誹謗,尤其是構成誹謗或侵犯隱私的情況。 修改了 YouTube 條款和“禁止辱罵性語言” YouTube 的廣告法規因 2019 年 6 月修訂的條款和條件而得到加強。明確了“禁止辱罵性語言”,並添加了不會展示廣告或限制對以極端語氣向公眾發表意見的“直言不諱的 YouTuber”的“煽動性/侮辱性”視頻投放廣告的示例。這包括“辱罵或誹謗個人的內容”和“惡意攻擊、誹謗或誹謗個人。 ” 「直言不諱的YouTuber」很難表達可能被視為辱罵的觀點,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播放「直言不諱」的視頻,它們也沒有廣告。 不過,這只是廣告法規的問題,即使是「直言不諱的YouTubers」的問題,對於主要目的不是廣告收入的普通用戶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此外,由於很難判斷何種程度的行為屬於違法,以及是否屬於辱罵或諷刺,因此「禁止辱罵性語言」是指對個人進行辱罵或誹謗、惡意攻擊個人等的內容。這並不意味著誹謗和誹謗將會消失。事實上,對「直言不諱的YouTuber」的謾罵和誹謗仍在以各種形式持續,而由YouTuber影片引發的謾罵和誹謗數量並沒有減少多少。 什麼是誹謗? 如果某人的名字在 YouTube 上被識別並且其聲譽或名譽受到誹謗,會出現哪些法律問題?首先,在什麼情況下構成誹謗罪,處罰是什麼? 誹謗罪的要求 根據刑法第230條規定,刑事誹謗罪需要查明事實,只有提出具體事實(能夠用證據認定存在的事項等)才能成立。 1.公開洩露事實並誹謗他人名譽的人,無論是否存在此類事實,均應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萬日元以下罰金。刑法第230條 另一方面,民事誹謗的要求並沒有明確規定。 對於誹謗他人名譽的人,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命令採取適當的措施恢復名譽,以代替損害賠償或在賠償的基礎上予以補充。民法第723條 關於這一點,判例法規定:「如果有關言論降低了社會對一個人的品格、道德行為、聲譽、可信度等的客觀評價,則誹謗侵權被定義為誹謗侵權。」(最高法院1997 年9月9 日判決)。 因此,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言論是基於公眾的情感而降低一個人的社會評價,那麼無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