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的客戶帶來收入1,369,182,200 美元

Blog

遭到 Threads 霸凌該怎麼辦?內容又該如何處理?

WebRto Threads Bullying-04
Threads負面內容刪除 / 網路霸凌

遭到 Threads 霸凌該怎麼辦?內容又該如何處理?

針對在 Meta 平台 Threads 上遭遇霸凌的完整應對指南,包含具體步驟、申訴管道、案例分析以及心態調整建議:


在 Threads上遭遇霸凌怎麼辦?完整應對指南:自救步驟、申訴管道與成功案例分析

在社群媒體普及的時代,霸凌行為也從校園、職場延伸到了網路世界。Meta 旗下的 Threads 以其即時、簡短的特性吸引大量用戶,但也可能成為言語攻擊、騷擾或惡意傳播的溫床。如果你不幸在 Threads 上成為霸凌的目標,請記住:這不是你的錯,而且你有權利和能力採取行動保護自己。這份指南將提供你具體的應對步驟、有效的申訴管道,並分析成功刪除不當內容的案例。

第一步:保持冷靜,停止互動,保護自己

  1. 不要回擊: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霸凌者往往期待你的反應(憤怒、辯解、哭泣),你的回擊可能火上加油,提供他們更多攻擊素材,甚至被截圖扭曲利用。保持沉默是剝奪他們樂趣的第一步。
  2. 停止瀏覽: 暫時離開 Threads App 或網頁版。反覆查看惡意留言或貼文只會加深你的痛苦。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喘息。
  3. 截圖存證:立即、完整、清晰地截圖或錄屏保存所有霸凌證據。包括:
    • 霸凌者的用戶名稱 (Username) 和顯示名稱 (Display Name)。
    • 完整的惡意留言、回覆、引用貼文 (Quote Post)。
    • 惡意貼文的全文、圖片、影片。
    • 相關貼文的日期、時間戳記。
    • 任何私訊 (DM) 的內容。
    • 重點: 確保截圖包含網址列(如果使用網頁版)或能清晰顯示是在 Threads 平台上的內容。這是未來申訴的關鍵證據。
  4. 封鎖霸凌者:
    • 立即執行: 點擊霸凌者個人檔案右上角的「…」圖示,選擇「封鎖」。
    • 效果: 對方將無法查看你的個人檔案、貼文,也無法追蹤你、提及你或回覆你的貼文。你也看不到他們的內容。這是最直接斷絕接觸的方式。
  5. 檢舉該內容/帳號: 這是要求平台介入的正式管道(詳細步驟見下方「申訴管道」部分)。

第二步:利用Threads平台內建工具進行申訴

Threads 的檢舉功能與 Instagram 類似且互通(因為帳號連動),是官方處理不當內容的主要管道。

如何檢舉單則留言/回覆

  1. 在該則惡意留言/回覆上,向左滑動 (iOS) 或點擊「回覆」圖示旁的「…」圖示 (Android/網頁)。
  2. 選擇「檢舉」。
  3. 選擇最符合的檢舉原因:
    • 霸凌或騷擾: 針對個人的人身攻擊、侮辱、威脅、羞辱。
    • 仇恨言論: 基於種族、宗教、性別、性取向、殘疾等特徵的攻擊。
    • 騷擾: 持續且不受歡迎的接觸。
    • 揭露私人資訊: 未經同意公開你的電話、地址、郵件等(俗稱「人肉搜索」)。
    • 自傷或自殺內容: 如果內容涉及此類威脅(無論是針對你或霸凌者自身)。
    • 垃圾內容: 如果是大量重複的騷擾訊息。
    • 其他: 如果沒有完全符合的選項,選擇此項並在後續步驟中詳細說明。
  4. 根據提示提供更多細節(非常重要!):清楚說明這則留言如何構成霸凌、騷擾或違反社群守則。引用你保存的截圖證據作為參考(雖然無法直接上傳,但可描述)
  5. 提交檢舉。

如何檢舉整篇貼文(包含惡意引用貼文)

  1. 點擊貼文右上角的「•••」圖示。
  2. 選擇「檢舉」。
  3. 選擇檢舉原因(同上:霸凌騷擾、仇恨言論、私人資訊等)。
  4. 提供詳細說明和補充資訊。
  5. 提交檢舉。

如何檢舉整個帳號

  1. 進入霸凌者的個人檔案頁面。
  2. 點擊右上角的「•••」圖示。
  3. 選擇「檢舉」。
  4. 選擇原因(例如:「他們正在霸凌或騷擾他人」)。
  5. 根據提示提供具體事例和說明(例如:他們在哪些貼文/留言中霸凌你?)。
  6. 提交檢舉。

如何檢舉私訊

  1. 在私訊對話串中,點擊對方的用戶名稱。
  2. 選擇「檢舉」。
  3. 選擇檢舉原因。
  4. 提供詳細說明。
  5. 提交檢舉。你也可以選擇「封鎖」同時封鎖該用戶。

第三步:追蹤申訴進度與必要時的後續行動

  1. 查看通知: Meta 通常會透過 Threads/Instagram 的通知中心或電子郵件(如果你有提供)告知檢舉結果。登入你的 Instagram 帳號,在「設定」>「幫助」>「支援要求」中也可能找到檢舉記錄。
  2. 結果可能:
    • 內容/帳號被移除: 申訴成功!
    • 內容/帳號未被移除: 平台審核後認為未違規。這很令人沮喪,但別放棄。
  3. 若第一次檢舉失敗:
    • 重新檢舉並補充更多細節: 再次檢舉同一內容/帳號,在說明欄位更清晰、具體、冷靜地解釋為何該內容構成霸凌騷擾(違反了社群守則的哪一條),並強調其對你造成的傷害(例如:感到恐懼、焦慮、不敢使用平台)。避免情緒化字眼,著重在事實和違規點。
    • 嘗試不同檢舉類別: 有時換個更貼近的檢舉理由(例如從「霸凌」改為「仇恨言論」或「揭露私人資訊」)可能觸發不同的審核機制。
    • 尋求外部支援: 見下方「尋求外部支援」部分。

第四步:尋求外部支援

  • 告知信任的人: 朋友、家人、伴侶或導師。分享你的遭遇,尋求情感支持。不要獨自承受。
  • 學校/職場資源: 如果霸凌者是你的同學、同事,且霸凌內容與校園/職場有關,務必通報學校的輔導室、學務處或公司的人資部門。他們可能有相關政策和程序可以協助。
  • 專業心理協助: 網路霸凌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尋求心理師、諮商師的幫助是積極照顧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台灣可撥打:
    •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 法律途徑:
    • 台灣:
      • 保存的截圖/錄屏是關鍵證據。
      • 若涉及侮辱、誹謗,可能觸犯《刑法》第 309 條(公然侮辱罪)、第 310 條(誹謗罪)。
      • 若涉及恐嚇、威脅,可能觸犯《刑法》第 305 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 散佈私密影像,觸犯《刑法》第 315 條之 1、之 2(妨害秘密罪、散佈竊錄內容罪)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相關規定。
      • 若被人肉搜索、公開個人資料,可能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第 41 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
      • 可向警察機關(刑事警察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或各地分局偵查隊)報案,或向地檢署提出告訴。
    • 香港:
      • 同樣需保存證據。
      • 相關法例包括《刑事罪行條例》第 200 章(如恐嚇、煽動仇恨)、第 147 章《盜竊罪條例》(如不誠實使用電腦)、第 486 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 可向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報案。
    • 務必諮詢律師: 法律程序複雜,諮詢專業律師了解你的權益、蒐證要點及可行的法律行動至關重要。

第五步:調整隱私設定,管理個人資訊

  • 帳號設為私人: 在 Threads 設定中將帳號設為「私人帳號」。這樣只有你批准的追蹤者才能看到你的貼文、回覆你的留言。大幅減少被陌生人惡意攻擊的機會。
  • 審核留言: 開啟「隱藏字詞」或類似功能(Threads 可能整合 Instagram 功能或發展自己的),過濾包含特定關鍵字(髒話、侮辱性詞彙)的留言,或設定需經你批准才能顯示留言。
  • 管理標籤: 限制誰可以在貼文中標註你。
  • 限制提及: 設定誰可以提及你(@你的用戶名稱)。
  • 謹慎分享資訊: 反思在個人檔案和貼文中公開的個人資訊(地點、學校、公司、聯絡方式等),避免提供霸凌者可利用的素材。

第六步:自我照顧與心理建設

  • 自我肯定: 霸凌者的言語反映的是他們的問題,而非你的價值。反覆提醒自己:「他們的攻擊與我真正的樣子無關。」
  • 限制使用時間: 如果使用 Threads 讓你感到焦慮或痛苦,給自己一段時間完全遠離平台。
  • 投入正向活動: 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讓你感到快樂、有成就感的線下活動、嗜好或與真實世界朋友的相處中。
  • 加入支持性社群: 在線下或安全的線上空間(非公開、有良好管理的群組)尋找能理解你、支持你的社群。

成功刪除案例分析

  • 案例一:直接辱罵與人身攻擊留言
    • 情況: 用戶 A 在發表對某議題的看法後,收到用戶 B 大量留言,使用極度侮辱性字眼攻擊其外貌、智商,並夾雜性別歧視言論。
    • 行動: A 立即截圖所有留言,封鎖 B,並針對每一則辱罵留言進行檢舉,選擇「霸凌或騷擾」>「人身攻擊」,並在說明欄詳細描述用詞的惡劣性與攻擊性。同時檢舉 B 的帳號。
    • 結果: 24 小時內,Threads 系統通知 A,被檢舉的多則留言已被移除(因違反霸凌騷擾政策)。數日後,A 發現 B 的帳號已無法查看(可能被停權)。
    • 關鍵: 針對「每則」具體違規留言檢舉,並提供清晰描述。
  • 案例二:惡意引用貼文(Quote Post)進行扭曲與嘲諷
    • 情況: 用戶 C 分享了一張個人生活照。用戶 D 對該貼文進行「引用」,並加上惡意扭曲的解說文字,暗示 C 私生活混亂,吸引其追蹤者一起嘲笑。
    • 行動: C 截圖 D 的引用貼文(包含原始貼文連結和 D 的惡意文字),封鎖 D。檢舉 D 的引用貼文,選擇「檢舉貼文」>「霸凌或騷擾」>「羞辱某人」,並在說明中強調 D 的內容是對原始貼文的惡意扭曲和公開羞辱,意圖煽動他人攻擊。
    • 結果: 約 12 小時後,C 收到通知,D 的引用貼文因違反社群守則已被刪除。
    • 關鍵: 檢舉「引用貼文」本身,並明確指出其「惡意扭曲」和「煽動羞辱」的性質。
  • 案例三:人肉搜索與揭露私人資訊
    • 情況: 用戶 E 在與用戶 F 的爭論後,F 在 Threads 上發文公開 E 的真實姓名、工作地點,並呼籲他人去騷擾 E。
    • 行動: E 立即截圖存證,封鎖 F。檢舉 F 的貼文,選擇「檢舉貼文」>「揭露私人資訊」,並在說明中強調這是未經同意的個人資料公開,已造成安全疑慮和騷擾風險。E 同時向公司人資部門報備,並諮詢律師準備報警(因已明確違法)。
    • 結果: Threads 平台在數小時內迅速移除了該貼文。F 的帳號後續也被停權。E 的公司也對 F(若為同事)採取內部措施。
    • 關鍵: 「揭露私人資訊」是 Meta 平台非常重視且通常處理迅速的嚴重違規行為。結合線下(公司、法律)行動。

重要提醒

  • 平台限制: Meta 的審核主要依靠 AI 和大量人力,難免有誤判或漏判。檢舉失敗不代表你錯了,堅持或尋求其他管道。
  • 過程耗時: 申訴處理需要時間(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保持耐心,持續關注結果。
  • 安全第一: 如果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實質威脅(例如收到具體地址威脅、跟蹤跡象),立即報警
  • 你並不孤單: 網路霸凌是普遍問題,許多人都經歷過。尋求支持是力量的表現。

總結應對流程

  1. 冷靜停看: 停互動 → 截存證 → 速封鎖。
  2. 平台檢舉: 善用工具 → 選對類別 → 詳述原因 → 追蹤結果。
  3. 尋求外援: 訴親友 → 用校/職資源 → 諮心理 → 評法律。
  4. 強化防護: 設隱私 → 管標籤提及 → 慎分享。
  5. 照顧身心: 遠離毒環境 → 肯定自我 → 重拾生活樂趣。

遭遇 Threads 霸凌令人痛苦,但請記住,你有權利用這片數位空間而不受恐懼。採取這些步驟保護自己,善用平台機制和法律武器,並積極尋求支持。你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

Threads 霸凌律師

Leave your thought here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近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標籤

App Store優化 fb檢舉有用嗎 FB騷擾處理 Google Trends Google惡意評論刪除 Google 我的商家優化 Google 移除搜尋結果 Google 聲譽管理 google評論惡意攻擊 Google 評論政策 Google 評論管理 Google負評申訴 ig假帳號舉報 ig帳號被停用 ig帳號被停用dcard IG新聞下架 ig被停用多久恢復 IG被盜怎麼救 ig騷擾報警 ig騷擾律師 Instagram帳號被盜怎麼辦 Reddit Reddit舉報貼文 Screaming Frog SEO專家 threads停權 Threads停權恢復 threads帳號停權恢復 threads恢復帳號 threads違反社群守則 YouTube 誹謗影片刪除 侵犯版權 個人聲譽危機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內容營銷 公然侮辱罪 利用影片提升排名 刪除 Google 搜尋結果 刪除ig假帳號 刪除谷歌差評 刪除負面內容 刪除負面文章 刪除負面新聞 博客管理 反 SLAPP 法律 告人誹謗極難勝訴 品格誹謗 品牌聲譽分析 品牌聲譽監控 品牌聲譽管理定義 品牌聲譽管理專家 品牌聲譽管理是什麼 品牌聲譽風險 品牌聲音 如何處理公關危機 應對網路勒索 應用商店優化 我可以刪除 Google 評論嗎 我的google評論 打造個人品牌 提升品牌形象 損害品牌聲譽 搶註網址 本地SEO優化 本地SEO排名 本地聲譽行銷 標題標籤的長度 消費者信心 消除負面新聞 獲得更多 Google 評論 監控網路聲譽 移除負面新聞 網路聲譽預防 網路誹謗律師 網路騷擾報警 臉書檢舉 衡量品牌聲譽 被遺忘權案例 被遺忘的權利 診所差評刪除 診所負評刪除 誹謗他人名譽 誹謗罪構成要件 誹謗訴訟時間 谷歌差評刪除 谷歌搜尋結果移除 負評提告 負面內容刪除 負面宣傳 負面搜尋結果 負面新聞刪除 負面新聞刪除策略 負面新聞可以刪除嗎 負面新聞影響 負面新聞處理 負面新聞處理技巧 越南數位行銷 連結建設策略 面對網路勒索 韓國行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