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的客戶帶來收入1,369,182,200 美元

Blog

在香港怎樣才算網路騷擾

WebRto online harassment-04
網路騷擾

在香港怎樣才算網路騷擾

以下是關於香港「網路騷擾」的法律定義與實務判斷標準,分項說明構成要件、常見形式與應對方式:


一、網路騷擾的定義與核心要件

網路騷擾(Cyber Harassment)指透過網路平台反覆或持續實施,使他人感到恐懼、困擾或威脅的行為。其構成要件通常包括以下幾點:

1. 行為的「重複性」或「持續性」

  • 單次行為通常不構成騷擾,除非內容極端(如死亡威脅)。
  • 例:
    ✅ 每天傳送數十則辱罵私訊。
    ❌ 單次在貼文下留言批評。

2. 造成「合理恐懼」或「精神壓迫」

  • 以「一般理性人」標準判斷,行為是否足以讓受害者感到安全受威脅或心理困擾。
  • 例:公開他人住址並暗示「知道你在哪」,即使未直接威脅,仍可能構成騷擾。

3. 行為的「針對性」

  • 騷擾對象需為特定個人或群體,而非泛泛的網路言論。
  • 例:鎖定某用戶持續攻擊,而非隨機謾罵。

二、網路騷擾的常見形式

1. 通訊騷擾

  • 反覆傳送恐嚇、侮辱訊息(如私訊、Email、LINE轟炸)。
  • 撥打惡意網路電話或傳語音威脅。

2. 跟蹤與人肉搜索

  • 長期監視對方社交動態並留言騷擾。
  • 公開他人隱私(如住址、電話、工作單位)。

3. 虛假指控與霸凌

  • 創建假帳號冒充受害者發布不實內容。
  • 在社群發起針對性羞辱(如「公審」貼文)。

4. 性騷擾

  • 傳送猥褻圖文、要求視訊裸聊。
  • 對他人外貌、性取向進行侮辱性評論。

三、法律責任與罰則(以香港為例)

香港目前無專門「網路騷擾」罪名,但可透過以下法律追究責任:

1. 《刑事罪行條例》第24條「威脅或恐嚇」

  • 若騷擾包含威脅傷害他人身體、名譽或財產,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
  • 例:私訊「我知道你住哪裡,小心出門被砍」。

2.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 未經同意公開他人個人資料(如「起底」),最高罰款100萬港元及監禁5年

3. 《侵害人身罪條例》第40條「普通襲擊」

  • 若網路威脅導致受害者合理恐懼即時暴力,可能構成「襲擊罪」,最高判刑1年

4. 民事索賠

  • 受害者可依《侵權法》控告騷擾者,要求賠償精神損害與申請禁制令。

四、如何判斷「合理界線」?實務案例參考

案例1:持續辱罵與威脅

  • 行為:A在Instagram連續3個月每天傳送「去死」「殺了你」等訊息給B。
  • 判決:法院認定構成刑事恐嚇,判處社會服務令。

案例2:公開隱私與跟蹤

  • 行為:C在論壇公開前女友D的裸照及住址,並留言「每天等你下班」。
  • 判決:違反《私隱條例》及恐嚇罪,判監8個月。

案例3:職場網路霸凌

  • 行為:同事E在公司群組多次嘲笑F的體重,並製作羞辱性迷因圖。
  • 判決:未構成刑事犯罪,但F民事索賠成功,獲賠5萬港元精神損害。

五、受害者應對步驟

  1. 立即保存證據
  • 截圖(含時間戳、帳號名稱)、錄影、保存原始連結。
  • 使用「網頁存檔工具」(如Wayback Machine)備份內容。
  1. 封鎖與限制接觸
  • 關閉社群帳號公開權限,封鎖騷擾者。
  • 啟用「過濾陌生訊息」功能(如IG、WhatsApp設定)。
  1. 向平台舉報
  • 依平台規則檢舉騷擾帳號(如Facebook「回報」功能)。
  • 要求刪除內容(香港《私隱條例》第66條賦予刪除個人資料權)。
  1. 報警與法律行動
  • 若涉及威脅、起底,立即向警方備案。
  • 諮詢律師評估民事禁制令或索賠可行性。

六、加害者可能抗辯理由

  • 「言論自由」:不適用於威脅、歧視或侵犯隱私之言論。
  • 「玩笑性質」:需證明無惡意且未造成實際恐懼(難度高)。
  • 「對方自願公開隱私」:即使當事人曾公開部分資料,惡意濫用仍可能違法。

七、預防與自保建議

  • 謹慎分享個資:避免在網路公開住址、行蹤、真實聯絡方式。
  • 設定隱私權限:定期檢查社交媒體的「朋友名單」與「貼文可見範圍」。
  • 避免情緒回應:騷擾者常尋求關注,沉默與封鎖是最佳策略。

總結

網路騷擾的認定需綜合評估行為模式、內容嚴重性與受害者感受,關鍵在於證明「持續性」與「威脅性」。

  • 一般網友衝突(如偶發爭吵)通常不構成騷擾。
  • 涉及人身安全或隱私侵害應立即報警。

注意:法律因地而異,本文以香港為參考框架,其他地區請諮詢當地律師。

立即諮詢香港網路騷擾律師

Please rate Stellar

0 / 5 0 0

Your page rank:

Leave your thought here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近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標籤

App Store優化 fb檢舉有用嗎 FB騷擾處理 Google Trends Google 刪除工具 Google惡意評論刪除 Google 我的商家優化 Google 移除搜尋結果 Google 聲譽管理 Google 評論 Google 評論刪除 google評論惡意攻擊 Google 評論政策 Google 評論管理 Google負評申訴 Google 負面新聞刪除 ig帳號被停用dcard ig被停用多久恢復 ig騷擾律師 Instagram帳號被盜怎麼辦 Reddit Reddit舉報貼文 SEO優化 SEO專家 SEO 聲譽管理 YouTube 誹謗影片刪除 侵犯版權 個人聲譽危機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內容營銷 公然侮辱罪 利用影片提升排名 刪除 Google 搜尋結果 刪除谷歌差評 刪除谷歌評論 刪除負面內容 刪除負面文章 刪除負面新聞 博客管理 反 SLAPP 法律 告人誹謗極難勝訴 品格誹謗 品牌聲譽分析 品牌聲譽監控 品牌聲譽管理定義 品牌聲譽管理專家 品牌聲譽管理是什麼 品牌聲譽風險 增加 App 下載量 增加Google評論 增加 iOS 下載量 增加網站流量 如何處理公關危機 應對網路勒索 應用商店優化 我可以刪除 Google 評論嗎 我的google評論 打造個人品牌 提升品牌形象 提高 App 下載量 搶註網址 本地SEO優化 本地SEO排名 本地聲譽行銷 消費者信心 消除負面新聞 獲得更多 Google 評論 監控網路聲譽 社交媒體聲譽 移除谷歌搜尋結果 移除負面新聞 網路聲譽預防 網路誹謗律師 網路騷擾報警 聲譽管理定義 臉書檢舉 蘋果應用商店排名因素 衡量品牌聲譽 被遺忘權案例 被遺忘的權利 誹謗他人名譽 誹謗罪構成要件 誹謗訴訟時間 谷歌差評刪除 負面內容刪除 負面內容刪除方法 負面宣傳 負面搜尋結果 負面新聞刪除 負面新聞可以刪除嗎 負面新聞影響 負面新聞處理 負面新聞處理技巧 買IG粉絲 買ig粉絲好處 買 Instagram 粉絲 越南數位行銷 連結建設策略 面對網路勒索 韓國行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