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誹謗罪 – 香港
以下是關於香港「網上誹謗罪」的法律分析與實務指引,結合民事與刑事責任要點,分項說明: 一、網上誹謗的法律性質 香港法律中,誹謗行為主要受普通法(判例法)及《誹謗條例》規範,不區分線上或線下,只要符合誹謗要件即可能構成責任。但網上誹謗因傳播速度快、範圍廣,實務上更容易造成嚴重名譽損害,且涉及以下特殊議題: 二、網上誹謗的構成要件(民事) 與一般誹謗相同,需證明以下四點: 三、網上誹謗的特殊抗辯理由 被告除一般抗辯外,可針對網絡特性主張: 四、刑事誹謗的網路適用 刑事誹謗門檻極高,需同時符合: 五、追究網上誹謗的關鍵步驟 1. 保存證據 2. 要求平台移除內容 3. 追查匿名發布者 4. 提起民事訴訟 六、平台責任與用戶權利 七、實務案例參考 案例1:匿名論壇誹謗 案例2:社交媒體「公審」 八、自保與風險管理建議 總結 網上誹謗的追責核心在於證據完整性與法律程序執行。 注意:香港法律複雜,本文僅供參考,具體個案需諮詢專業律師。 立即諮詢香港誹謗律師 …
香港誹謗罪構成要件
以下是關於香港誹謗罪(誹謗罪刑罰)構成要件的詳細說明,分點整理法律要點與實務重點: 一、香港誹謗罪的法律基礎 香港的誹謗法主要基於普通法(判例法)與《誹謗條例》(Defamation Ordinance)。誹謗行為分為兩類: 以下說明以民事誹謗為主。 二、民事誹謗的構成要件 原告需證明以下四項要件成立: 1. 陳述具有誹謗性(Defamatory Statement) 2. 陳述涉及原告(Reference to the Plaintiff) 3. 陳述已「發布」給第三方(Publication to a Third Party) 4. 無有效抗辯理由(No Valid Defence) 被告可主張以下抗辯,若成立則不構成誹謗: 三、刑事誹謗的特別要件 刑事誹謗極少被起訴,需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四、實務操作重點 原告注意事項 被告抗辯策略 五、網絡誹謗的特殊性 六、常見爭議與案例參考 總結 在香港成立誹謗罪(民事)需嚴格符合四要件,且被告可透過多種抗辯反駁。關鍵建議: 立即諮詢香港誹謗律師 …
如何識別匿名發文者?WebRto 2025 案例研究
新聞在網路上傳播得很快,負面內容會很快毀掉您的個人或專業聲譽。不幸的是,一些最令人震驚的負面貼文或文章被化名或匿名隱藏。 但是,您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來發現匿名發文者的身份。律師最常透過以下方式識別匿名發文者: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我們用來幫助客戶識別匿名發文者的技術。我也會回答客戶最常見的問題,包括: 在我們的WebRto 負面內容刪除專家團隊,我們與無數網站管理員和內容管理員合作,識別匿名發文者並刪除有害內容。每個案例都不同,但有一些適用於大多數情況的一般原則。 讓我們先概述揭露匿名發文者所涉及的步驟,然後討論一些最常見的情況。 目錄 識別匿名發文者有多少步驟? 識別匿名發文者的步驟數量因情況而異。許多發文者利用其匿名性進行欺騙和誤導。一些精明的發文者甚至努力掩蓋自己的蹤跡,隱藏在虛假帳戶和電子郵件後面。 有時,發布資料的平台會有發布者的準確識別資訊。當發文者透過使用假名、電子郵件和帳戶隱藏其身分時,這個過程會變得更加複雜。好消息是,您通常可以識別那些試圖隱藏身份的人。 無論哪種方式,第一步都是提起訴訟。在了解發文者的真實身份之前,您可以根據他們發布的內容的性質對「John Doe」提出投訴。在無名氏訴訟中,當被告的真實姓名未知時,法庭文件中會使用別名或使用者名稱。 通常,發布誹謗性評論的網站或平台也會包含在法庭文件中(儘管您沒有針對該網站提出索賠)。 如果發文者發布了誹謗訊息,您將提起誹謗訴訟。如果他們分享了您的個人資料或訊息,您可能會提出侵犯隱私的索賠。 一旦您以可行的法律索賠開始法律程序,您就可以要求傳票。傳票是您可以發送到任何網路平台的資訊請求。在這種情況下,您首先需要向負面內容的平台或主機要求傳票。 誹謗刪除提示:除了法院發出傳票外,還有兩種方法可以識別匿名發文者:社群媒體取證和部落格訪客日誌。 當平台直接識別發文者時 當發現匿名發文者時,最好的情況是原始平台能夠識別發文者。這通常意味著只需要一張傳票,案件就可以相對快速地解決。 案例研究#1:律師如何使用平台來識別匿名發文者 我們的一位客戶在臉書上受到誹謗。這些帖子不是由他認識的任何人提交的。當他試圖識別發文者的身份時,他發現了一個虛假帳戶,其中的個人資訊很少。他認為自己已經走進了死胡同,永遠無法對負面評論採取任何行動。然後他聘請了一位網路誹謗律師。 我們對 John Doe 提起誹謗訴訟,並請 F […] …
人肉搜尋違法嗎?以及如何應對?2025年完整介紹
介紹 是否有人在未經您同意的情況下在網路上盜取了您的個人資訊?看完本文後,您將了解如果遭到人肉搜尋該怎麼做,以便保護自己和個人資訊。 大家好,我是 Karin Marx,是 WebRto 的網路誹謗處理專家,該機構是美國在處理網路誹謗、網路騷擾和性勒索問題方面領先的機構。在網路上公開揭露您的個人資訊可能會帶來巨大而危險的危機。 隨著 TikTok 和 Twitch 等線上應用程式的興起,訊息可以立即傳播給成千上萬的人,這些令人痛心的違規行為變得越來越流行。 看完本文後,您將了解在遭到人肉搜尋後保護自己和個人資訊的可行步驟。您還將了解什麼是人肉搜尋以及人肉搜尋是否構成犯罪。讓我們開始吧。 什麼是人肉搜尋? 人肉搜尋涉及未經個人同意在網路上公開披露個人的私人信息,包括地址、電話號碼和個人關係等詳細資訊。這種惡意行為通常是出於騷擾、報復或恐嚇的目的。 人肉搜尋通常是透過從社交媒體、線上目錄或公共記錄等公開來源收集資訊來完成的。攻擊者可能會使用線上工具和技術來拼湊一個人的身份和私人詳細信息,利用線上安全漏洞,或依賴個人無意中共享的敏感資訊。這些資訊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被惡意暴露在網路上,導致潛在的線上和面對面的騷擾和傷害。 誰該擔心人肉搜尋? 人肉搜尋的常見目標包括公眾人物,例如名人、網紅、政治家和活動家、電玩玩家、主播以及其他參與有爭議的線上討論或運動的個人。那些表達強烈意見、參與有爭議話題或挑戰既定觀點的人更有可能成為試圖騷擾或恐嚇他們的個人的目標。 遊戲平台上的年輕人特別容易受到人肉搜索,因為他們的線上存在和互動通常會暴露個人訊息,而惡意行為者可能會利用遊戲社群相對開放的性質來攻擊他們。 人肉搜尋可能會對您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為它可能會導致現實世界的傷害,包括騷擾、跟蹤和潛在的暴力。由於這些相關風險和對隱私的極端侵犯,人肉搜尋通常被認為是非法的,但現實卻大不相同。針對人肉搜索的法律保護仍在製定中,法律尚不完善或不全面。 人肉搜尋是犯罪嗎? 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人肉搜尋並不明確違法,因為沒有特定的反人肉搜尋法律。換句話說,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雖然編譯和發佈公開資訊通常是合法的,但散佈者可能會被指控犯下其他罪行。一些國家/地區(或州)制定了法律或規定,可用於打擊人肉搜尋的某些方面,例如跟蹤、騷擾或未經授權存取電腦系統。 例如,內華達州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人肉 […] …
台灣提告誹謗 要花多少時間
在台灣提告誹謗罪的時間長短,會因案件複雜度、司法程序進展、雙方當事人協商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整理主要流程及時間範圍供參考: 一、法律程序與時間估算 二、影響時間的關鍵因素 三、民事賠償(附帶提起) 四、總結時間範圍 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更具體評估,建議提供案件細節向法律專業人士諮詢。 立即諮詢台灣誹謗律師 …
Threads 上的誹謗怎麼處理
在 Threads(Meta 旗下社交平台)或其他社交平台上遭遇誹謗時,可以通過以下步驟處理,盡可能降低負面影響並維護自身權益: 1. 收集並保存證據 2. 向平台舉報侵權內容 3. 法律途徑 4. 公開澄清與應對 5. 預防後續風險 注意事項 若情況複雜或涉及重大利益,建議直接諮詢擅長「網路誹謗」或「人格權保護」的律師,制定更精準的策略。 專業 Threads 誹謗律師 …
Google惡意評論提告
針對Google上的惡意評論(如不實指控、人身攻擊或蓄意損害商譽)提告時,需結合法律策略與實務操作。以下是具體步驟與注意事項,以台灣法律為例: 一、確認「惡意評論」的法律構成要件 二、提告前的關鍵準備 三、法律行動具體流程 (一)刑事告訴(優先適用) (二)民事訴訟 四、實務挑戰與應對策略 五、律師實務建議 六、案例參考 總結行動清單 提醒:每則評論的法律效果不同,建議將完整內容提供律師評估,再擬定訴訟策略。 專業 Google 負評訴訟律師 …
Google評論提告
關於在Google評論(Google Maps或其他平台)上因不實評論、誹謗或侵害名譽而提告的問題,以下是需要注意的法律要點和處理步驟: 一、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 二、提告前的準備步驟 三、法律程序 四、常見問題與風險 五、建議行動方案 六、各地區法律差異 重要提醒:法律行動需權衡時間與成本,若負面評論影響有限,建議優先透過平台檢舉或聲明澄清。提告前務必諮詢專業律師,評估證據充分性與勝訴可能性。 立即聯繫我們專業 Google評論訴訟律師 …
為什麼起訴新聞媒體誹謗通常不是您的最佳選擇-2025
如果您是虛假或不太討人喜歡的負面新聞報導的主角,您很可能會感到尷尬(並且可能會被激怒)。您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我怎麼能從谷歌上刪除這篇文章?”或“我可以讓他們發布誹謗撤回嗎?”您甚至可能想知道您是否有誹謗或誹謗訴訟。 大多數聯絡我們公司要求刪除負面新聞文章的客戶都想知道他們是否可以起訴發布該報導的新聞媒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 起訴新聞媒體很困難,因為它們有許多法律保護。新聞媒體通常擁有以下防禦權和特權: 在本文中,我們將透過實際案例中的誹謗示例來描述每種辯護。我們也將分享一些有關 Google 刪除或禁止負面新聞內容的方式的見解。 在我們深入探討新聞媒體被告享有的特權之前,我將首先回顧誹謗——通常起作用的法律概念。 目錄 什麼是誹謗? 當人們聯繫我們詢問起訴新聞媒體時,他們通常擔心誹謗。簡而言之,誹謗是一種以書面形式表達的誹謗形式,損害一個人的聲譽。如果有人發布有關您的虛假陳述並損害您的聲譽或損害您的業務,您可能會成為誹謗的受害者。 美國所有州都有民事誹謗法,13 個州有刑事誹謗法。在制定刑事誹謗法的州,被告可能面臨嚴重的刑事後果,包括監禁。 為了證明誹謗,原告必須證明以下四個要素: 對於公眾人物或公職人員來說,證明誹謗的第三個要素,即被告的意圖可能更加困難。該法假定公職人員冒著被談論的風險——以促進政治、社會政策和公眾的知情權。 公職人員必須證明被告在發表聲明時確實存在惡意。當被告在明知其虛假或忽視其真實性的情況下發表誹謗性言論時,將被認定為真正的惡意。這是比私人要求更高的證明標準,私人要求證明被告發表誹謗性言論具有普通過失。 紐約時報訴沙利 文案具有里程碑意義 提供了對實際惡意規則背後的推理的深入了解: 「一項規則迫使官方行為的批評者保證其所有…斷言的真實性…會導致類似的『自我審查』。 。 。在這樣的規則下,潛在的官方行為批評者可能會被阻止表達他們的批評,即使它被認為是真實的,即使它實際上是真實的,因為懷疑它是否可以在法庭上得到證明或擔心它被認為是真實的。必須這樣做的費用。」 最高法院對 《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 的裁決 概述了一個人的憲法言論自由權與另一個人因誹謗性言論提起訴訟的權利之間的關鍵平衡。尤其是新聞媒體,被賦予了發布他們認為有新聞價值的內容的餘地,以防止言論自由受到冷落。 這將我們引向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新聞媒體被告可獲得的辯護和特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