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vs.刑事判決書:企業判決書刪除申請的差異比較
民事 vs. 刑事判決書:企業判決書刪除申請的差異比較 完整說明 在數位時代,企業的聲譽與信用是無形的核心資產。當企業名稱出現在司法院的判決書查詢系統中,無論是作為原告、被告還是關係人,都可能對其商譽、融資、投標資格及客戶信任度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能否將判決書從公開網站上移除?」成為許多企業主與法務部門迫切關心的問題。 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一成不變,其核心關鍵在於該判決書是「民事」還是「刑事」性質。兩者在法律目的、公開原則、隱私權衡以及刪除(或稱不公開)的申請要件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巨大差異。本文將為您進行最深入、最全面的比較分析,協助企業在面對不同情況時,能制定最適切的因應策略。 第一部分:基礎概念釐清——什麼是判決書公開與刪除? 在深入比較差異之前,必須先理解我國判決書公開的制度本旨。 1. 判決書公開的原則與目的:司法院將判決書上網公開,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憲法與法律層次的重要原則: 2. 「刪除」的實際法律意涵:企業常說的「刪除判決書」,在法律上精確來說,並非將該判決書從法院的案卷中徹底銷毀,而是指向「司法院的判決書公開查詢系統」中,將該筆紀錄「不再對外提供查詢」。也就是說,判決書依然存在於法院的原始檔案中,但一般公眾無法透過網路關鍵字搜尋到它。這個過程在法律上用語多為「不予公開」、「停止公開」或「遮蔽部分個人資料」。 申請的主軸,是企業必須說服法院,其「要求不公開的利益」大於「司法公開的利益」。而民事與刑事案件,法院在天平的兩端所放置的砝碼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部分:民事判決書之企業刪除申請分析 民事訴訟的核心在於解決私人間的權利義務糾紛,例如:債務不履行、買賣契約糾紛、股東權益爭執、損害賠償等。 一、民事判決書公開的基本原則 民事判決書的公開,主要依據《法院組織法》第83條及《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其公開性相對於刑事判決較為限縮,更注重當事人的「隱私權」與「營業秘密」。 二、企業申請不公開/刪除之法律依據與核心關鍵 企業欲申請將民事判決書從公開查詢系統中移除,最主要的法律依據及論述核心如下: 1. 涉及「營業秘密」:這是企業最有力、也最常見的申請理由。 2. 涉及「個人資料保護」:判決書中若載有企業內部自然人的個人資料(如身分證字號、住址、電話等),可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司法院訂定之《法院裁判書類個人資料保護執行要點》申請遮蔽。 3. 其他「妨害公共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