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的名譽因 YouTube 影片中的某人的名字而受損或侵犯您的隱私時
當您的名譽因 YouTube 影片中的某人的名字而受損或侵犯您的隱私時
版權侵權和肖像權侵權一直是 YouTube 影片面臨的問題。然而,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以極端語氣向公眾表達意見的「直言不諱的YouTuber」的流行,誹謗和侵犯隱私也變得更加突出。
我們將解釋您如何應對 YouTube 影片造成的辱罵或誹謗,尤其是構成誹謗或侵犯隱私的情況。
修改了 YouTube 條款和“禁止辱罵性語言”
YouTube 的廣告法規因 2019 年 6 月修訂的條款和條件而得到加強。明確了“禁止辱罵性語言”,並添加了不會展示廣告或限制對以極端語氣向公眾發表意見的“直言不諱的 YouTuber”的“煽動性/侮辱性”視頻投放廣告的示例。這包括“辱罵或誹謗個人的內容”和“惡意攻擊、誹謗或誹謗個人。 ”
「直言不諱的YouTuber」很難表達可能被視為辱罵的觀點,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播放「直言不諱」的視頻,它們也沒有廣告。
不過,這只是廣告法規的問題,即使是「直言不諱的YouTubers」的問題,對於主要目的不是廣告收入的普通用戶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此外,由於很難判斷何種程度的行為屬於違法,以及是否屬於辱罵或諷刺,因此「禁止辱罵性語言」是指對個人進行辱罵或誹謗、惡意攻擊個人等的內容。這並不意味著誹謗和誹謗將會消失。事實上,對「直言不諱的YouTuber」的謾罵和誹謗仍在以各種形式持續,而由YouTuber影片引發的謾罵和誹謗數量並沒有減少多少。
什麼是誹謗?
如果某人的名字在 YouTube 上被識別並且其聲譽或名譽受到誹謗,會出現哪些法律問題?首先,在什麼情況下構成誹謗罪,處罰是什麼?
誹謗罪的要求
根據刑法第230條規定,刑事誹謗罪需要查明事實,只有提出具體事實(能夠用證據認定存在的事項等)才能成立。
1.公開洩露事實並誹謗他人名譽的人,無論是否存在此類事實,均應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萬日元以下罰金。刑法第230條
另一方面,民事誹謗的要求並沒有明確規定。
對於誹謗他人名譽的人,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命令採取適當的措施恢復名譽,以代替損害賠償或在賠償的基礎上予以補充。民法第723條
關於這一點,判例法規定:「如果有關言論降低了社會對一個人的品格、道德行為、聲譽、可信度等的客觀評價,則誹謗侵權被定義為誹謗侵權。」(最高法院1997 年9月9 日判決)。
因此,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言論是基於公眾的情感而降低一個人的社會評價,那麼無論是事實陳述、意見或評論,都構成誹謗。
YouTube 影片和誹謗
如果您在 YouTube 影片中因提供姓名或其他可以識別您身份的個人資訊而受到誹謗,請不要置之不理。這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請盡快採取適當的行動。
如果你被告知「〇〇在學生時代因強姦被捕」、「他有犯罪記錄」、「△△在歌舞俱樂部工作」或「他有一個與同事的外遇」是毫無根據的故事。即使有,也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並且有可能會在公告板或SNS上轉發,並且該訊息將會蔓延。
如果你在網路公告牌或SNS上發布類似「陳述事實」的內容並降低他人的社會聲譽,那就屬於誹謗。YouTube 影片也是如此。即使公佈的事實屬實,誹謗也可能發生。例如,即使該人確實有外遇,如果第三方在 YouTube 影片中發布“〇〇有外遇”,也會被視為誹謗。
如果視頻具有誹謗性,請冷靜地要求 YouTube 刪除該視頻,不要使用褻瀆語言或侮辱對方。
YouTube 誹謗回應
前往“YouTube 說明”,前往“YouTube 政策”,前往“法律政策”,然後查看“誹謗”部分。內容如下。
誹謗法因國家而異,但通常包括損害他人或公司聲譽的內容。世界各地對誹謗的定義各不相同,但誹謗通常包括損害某人聲譽或導致某人被孤立或迴避的不真實言論或行為。
如果你只看這一段,好像只有言語和行為與事實不符才算誹謗,但接著又說,“在YouTube上,當以誹謗為由進行屏蔽時” ,我們也會考慮當地的法律方面。”因此,在日本,會遵循日本刑法第230條第1款。
直接聯絡用戶
在“誹謗”部分,
在某些情況下,上傳者可能願意刪除有害內容。取得法院命令可能既昂貴又耗時,因此我們建議直接聯絡上傳相關內容的使用者。如果您無法聯繫上傳者,請考慮根據 YouTube 的隱私和濫用政策,該影片是否符合刪除條件。
就在那裡。就版權而言,您可能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侵犯了某些內容。在肖像權的情況下,這種可能性可能更大。然而,上傳誹謗性影片的人不太可能不知道他或她可能正在誹謗某人的聲譽。
因此,即使你直接聯繫上傳該上傳內容的用戶,他們也不太可能同意刪除,並且可以肯定的是,聯繫他們很可能會產生強烈反對並產生相反的效果。
針對 YouTube 的誹謗投訴
若要對 YouTube 提出誹謗投訴,請使用「刪除請求網頁表單」。
在幫助中搜尋“誹謗”,然後點擊“聲稱誹謗”。在開啟的“誹謗投訴”頁面上,顯示“提出異議的國家/地區”,因此選擇“日本”,然後將開啟“刪除請求網頁表格”。
- 輸入您的姓名並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自動顯示)。
- 貼上「視訊網址」。
- 「為了提出誹謗索賠,有必要清楚地識別索賠的主題」和「您使用哪些資訊來識別誹謗的目標(所有適用)?」從以下選項中選擇「你的名字、你的形象、你的聲音、你的公司名稱等等」。
- “請在視頻或元數據中輸入準確的誹謗性措辭。“整個視頻”等措辭無效。” 這裡仔細寫一下。負責人也很忙,所以寫得簡單易懂很重要,所以要慎重選擇用詞。
- 它說“選擇一個位置(所有適用的)”,然後從“在視頻中、在視頻標題中、在視頻描述中、在頻道標題中、個人資料或摘要部分或其他中”進行選擇。」
- 「請輸入措詞在貴國構成誹謗的原因。」請告訴我們文本的哪些部分在貴國構成誹謗,以及日本的哪些法律違反了這些內容。請列出法律規定並填寫資訊仔細。
最後,宣誓所提供的資訊正確、完整,簽名並發送。請注意,上傳者將收到投訴通知。如果您不希望上傳者看到您的姓名或電子郵件別名,則必須註明。
與其說“這令人不愉快”或“我受不了”,不如冷靜、客觀地指出刑法第230條、第1款、最高法院判例等,並解釋如何別人的言論觸犯法律,構成誹謗,我們具體描述一下。
法律訴訟
當提出誹謗投訴時,舉報的影片將由 YouTube 進行審核,如果確定該影片具有誹謗性,則該影片將被刪除。
即使您對 YouTube 提出誹謗投訴,如果他們不刪除視頻,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律師要求,視頻也會被刪除,所以您可以選擇在這個階段諮詢律師。
影片刪除臨時處置申請
如果庭外刪除請求不成功,或者您想對上傳影片的使用者追究法律責任,則需要使用法律程序。這同樣適用於侵犯隱私的行為。首先,向法院申請臨時處分令,要求刪除該影片(《民事保護法》第23條第2項)。需提交請求書,說明被保全權利的性質、侵權事實、保全的必要性、證明的證據(民事保全法第十三條)。
來電者資訊揭露要求
同時,由於運營商對用戶個人資訊的披露基本上不予回應,因此發送者資訊透過法院披露給根據美國特拉華州法律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YouTube LLC ,即內容提供商。Google LLC 是一家根據美國特拉華州法律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代表YouTube LLC 作為YouTube LLC 的管理成員,使用獲得的IP 地址和時間戳來提供所發布文章的發件人資訊。我們要求披露 Google LLC 知道用於產生廣告收入的地址。
無論哪種情況,都有可能將此事提交日本法院處理。國際管轄權在本網站的另一篇文章「什麼是與名譽損害有關的審判和臨時處置以及哪些法院具有管轄權?」中進行了解釋。但是,僅靠自己成功地要求披露發件人信息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最好諮詢律師。請提出要求,我們會回覆。
當來電者資訊外洩時
一旦來電者資訊被公開並且來電者被識別,您就可以採取您選擇的操作。
可能的選擇包括:
- 讓他們保證以後不再毀謗
- 要求賠償損失
- 提起刑事訴訟
- 請求道歉廣告(=請求發佈道歉影片)
最後,「請求道歉廣告(要求發佈道歉影片)」一般不被要求,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誹謗或侵犯隱私的情況下的損害,但並不經常被請求。如果您的組織正在擴張,或者您是名人或公司,那麼這是一個選擇。
概括
如果你在 YouTube 影片上受到辱罵或誹謗,很多人都會看到,遠遠多於留言板或社群媒體上的人。不要忽視此類誹謗或侵犯隱私的言論,請諮詢經驗豐富的律師,並儘快解決問題。如果您不確定 YouTube 影片是否構成誹謗但是該影片確實損害您的名譽並且您想盡快刪除它,歡迎您委託我們的YouTube負面內容刪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