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聞如此負面?負面偏見、媒體偏見等等
![WebRto negativity bias-04](https://web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4/06/WebRto-negativity-bias-04-770x400.jpg)
為什麼新聞如此負面?負面偏見、媒體偏見等等
想像一下您看到了兩篇新聞文章。第一個標題是“今天天氣真好!”而第二個則宣告一場黑暗風暴正向你襲來。您會點擊哪一個?
![](https://web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4/06/Screenshot_2-7.jpg)
最有可能的是第二個,因為您想知道風暴會如何影響您的一天。您是否注意到為什麼新聞中有如此多的負面消息?媒體多年來一直利用負面內容,敦促觀眾繼續關注某些事情可能是危險的或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混亂。負面新聞吸引眼球,進而導致負面新聞排名高於正面新聞。
目錄:
- 負面新聞盛行
- 了解消極偏見
- 負面新聞對消費者的影響
- 媒體在放大負面情緒方面的作用
- 解決新聞消費中負面情緒的方法
負面新聞盛行
研究表明,超過一半的新聞報導中負面言論的數量明顯多於正面言論。這種趨勢並不孤立於任何特定的媒介。事實上,它跨越數位平台、印刷和廣播。 《國家評論在線》、《Slate》和《沙龍》等網路來源的負面率甚至更高。例如,這些平台上大約63% 的報導帶有負面色彩,而報紙上的報導比例為 53%。
人類對負面訊息固有的吸引力進一步放大了負面新聞的盛行。這是一種被稱為「消極偏見」的現象。我們的認知線使我們更加關注負面新聞,這在歷史上可能有助於識別和避免危險。這種偏見在不同的人口統計中都很明顯,不受年齡、性別或政治意識形態的限制。
此外,「如果流血,就會導致」這句話概括了媒體長期以來的直覺,即涉及犯罪、悲劇或醜聞的故事更有可能吸引觀眾和讀者。這種對負面內容的關注不僅反映了媒體偏好,也是對消費者需求的回應。因此,負面標題(通常包含“壞”、“最糟糕”或“從來沒有”等詞語)被證明可以顯著提高參與度。它們還能吸引 30% 多的注意力並產生更高的點擊率。這通常也適用於負面評論,企業主往往很難刪除這些評論。
WebRto 強調,了解這些動態對於制定管理和應對大量負面新聞的策略、倡導新聞消費和報導的平衡方法至關重要。
了解消極偏見
消極偏見是人類固有的傾向,與積極刺激相比,它會加劇我們對消極刺激的反應。這種偏見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上的好奇心,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進化特徵,它透過快速識別和應對潛在威脅來幫助人類生存。
研究表明,與正面或中性事件相比,負面事件會引發更強烈、更快的情緒反應,這凸顯了這種偏見在我們的演化歷史中發揮的關鍵生存功能。了解消極偏見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聲譽可以成為管理線上聲譽的有力工具。
起源與演變
從歷史上看,消極偏見使我們的祖先能夠對環境危險保持警惕,從而確保他們的生存。這種優先考慮負面訊息而不是正面訊息的傾向不僅在人類中很明顯,而且在各種物種中也很明顯,這表明了一種基本的進化優勢。
心理學研究
研究表明,這種偏見影響各個心理領域,從嬰兒的早期發展到成人的複雜決策。例如,嬰兒表現出對負面訊息的偏好,這在他們的認知和情緒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負面新聞的影響,這往往會對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決策過程產生更大的影響。
媒體中的負面偏見
當談到新聞和媒體時,消極偏見解釋了為什麼壞消息常常占主導地位。這種偏好不僅是媒體的創造,也反映了吸引人類注意力的事物。出於吸引觀眾或讀者的需要,媒體機構經常強調負面故事,這可能會加劇新聞消費中的負面偏見。
透過了解這些機制,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我們的反應,或許還能減輕偏見對我們個人和社會福祉造成的一些不太理想的影響。
負面新聞對消費者的影響
負面新聞對消費者影響深遠,影響他們的情緒狀態和行為。持續接觸令人痛苦的內容可能會導致對媒體的不信任。研究表明,聳人聽聞的故事和感知到的媒體偏見會引發觀眾的懷疑。假新聞的盛行加劇了這種懷疑,進一步削弱了信任。
情緒和身體影響
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不僅會引發心理上的壓力反應,也會引發身體上的壓力反應。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和普遍不安感增加等症狀。這種持續的壓力反應可能會對健康產生長期影響,包括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行為改變
接觸負面新聞會顯著改變消費者的行為。人們可能會變得更加憤世嫉俗,不太可能接觸新聞,或完全改變他們的媒體消費習慣。負面標題的存在會增加點擊新聞報導的可能性。這表明,即使消費者可能表達不信任,但在根深蒂固的消極偏見的驅動下,他們對內容的參與仍然存在。
例如,在這張圖中,一些國家有近一半的人口迴避新聞。
![](https://web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4/06/Screenshot_3-6.jpg)
對媒體的信任
當消費者一再接觸負面和聳人聽聞的內容時,新聞機構的可信度就會受到損害。錯誤訊息和假新聞的傳播加劇了這種不信任,直接挑戰了既定新聞來源的完整性。隨著信任度的下降,媒體面臨的挑戰不僅在於報道新聞,還在於向日益懷疑的公眾證明新聞的真實性和公正性。
媒體在放大負面情緒方面的作用
社群媒體演算法將用戶參與度置於資訊準確度之上,從而大大放大了新聞內容的負面情緒。
這種方法通常會導致推廣引發情緒反應的內容。它們是:聲望、群體內、道德和情感(PRIME)訊息,這些訊息可能無法準確代表群體的整體觀點。突出極端政治內容或有爭議話題的傾向可能會誤導用戶,導致對大多數觀點的偏見。
點擊誘餌和聳人聽聞
點擊誘餌技術透過使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點擊,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問題,而這往往以犧牲報道的真實性和深度為代價。這種策略不僅會產生錯誤訊息,還會導致錯誤訊息和膚淺閱讀的循環,導致用戶無法深入參與內容。
經濟激勵
提高參與度的動機與經濟激勵密切相關,因為媒體機構依賴廣告收入。這種依賴性迫使平台不惜一切代價吸引用戶,優先考慮更有可能被分享和討論的聳人聽聞的內容,無論其事實準確性如何。
社群媒體演算法
減輕這些演算法負面影響的努力包括教育用戶如何策劃他們的提要以及調整演算法以限制 PRIME 資訊的傳播。透過推廣更多樣化的內容,社群媒體平台可以幫助培育社群並減少兩極化。
然而,這些變化需要科技公司和使用者共同努力,將準確性和社群置於單純的參與之上。關注社群媒體趨勢也是衡量企業聲譽的好方法。
在下圖中,您可以看到 64% 的美國成年人如何看待社群媒體對國家產生的主要負面影響。
![](https://web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4/06/Screenshot_5-6.jpg)
解決新聞消費中負面情緒的方法
尋求平衡的新聞來源
為了抵消負面新聞的盛行,我們鼓勵消費者尋找以新聞誠信著稱的平衡的新聞來源,例如路透社和美聯社。這些組織致力於平衡報告,並較少受到政治偏見的影響。接觸各種新聞來源,包括不同觀點的新聞來源,可以幫助個人對問題有更細緻的理解,減少負面偏見的影響。
練習媒體素養
消費者應該學會存取、分析和評估他們消費的媒體。這包括了解可能影響新聞報導的偏見以及識別歪曲事實的標題誘餌。此外,媒體素養使個人能夠就資訊的可信度做出明智的決定,從而減輕負面新聞的影響。
推廣正向的新聞舉措
支持專注於正面新聞的平台,例如 Positive News 和 Sparknews,可以改變媒體中負面消息的影響。這些組織強調建設性的新聞報導和基於解決方案的故事,可以提供更平衡的媒體飲食。透過宣傳關注解決方案和正面進展的新聞,消費者可以培養更樂觀的看法,減輕負面新聞的心理負擔。
常見問題解答
- 為什麼新聞主要以負面報導為主?
- 新聞出現負面傾向很大程度可以歸因於人性。從生理上來說,人們對負面消息的反應更加強烈,皮膚電導水平和心率變異性的增加表明了這一點。對負面刺激的高度關注是人類的自然反應。
- 在媒體背景下,「壞消息偏見」意味著什麼?
- 「壞消息偏見」是指負面訊息比正面訊息更受關注的現象。社會心理學家稱之為“消極偏見”,即個人更喜歡負面新聞而不是正面新聞。這種偏見極大地影響了媒體報導的整體基調,使其顯得更加壓抑。
- 為什麼新聞媒體傾向於發表更多負面報導?
- 新聞媒體中負面報導的盛行可能與心理偏見有關,即人類更容易適應負面刺激,例如比快樂的臉孔更容易辨識憤怒的臉孔。與正面情緒相比,許多語言也有更多的術語來描述負面情緒。這種對負面因素的關注被認為源自於影響我們對新聞偏好的演化生存機制。
- 與正面新聞相比,是什麼讓人們更容易被負面新聞所吸引?
- 由於“消極偏見”,人們通常更容易被負面新聞所吸引,即大腦會優先考慮潛在的威脅。與正面消息相比,這種偏見確保負面或威脅性訊息會引發更強烈、更直接的情緒反應。這種本能反應在引起更多關注和情感參與的新聞類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